重磅!人民网三评“网售处方药”乱象

人民网
2019-06-28 23:52

《人民直击:宠物照片充当处方竟能网购处方药》的报道显示多家APP违规甚至违法销售处方药,引发网友热议。网售处方药乱象丛生,背后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为聚焦医药电商现状,探讨业态发展趋势,触动各方深入思考,人民网今日推出《三评“网售处方药”》。

三评“网售处方药”之一:

你想买我就卖,“电商”太任性?

知言

人民网近日对网售处方药乱象做的调查,结果让人颇为震惊。“你”想买“我”就卖,至于治病的良药会不会变成致命的“毒药”,“我”不关心。不禁要问一句,人命关天,医药电商如此任性,良心何在?

药品安全关乎生命安全,药品买卖决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那些“你想买我就卖”的任性是危险的,那些卖处方药像衣服一样随意的做法是错误的。对医药电商来说,不管是独立经营者还是第三方平台经营者,都必须履行好审核把关的义务,在医师资格审查、药店资质审核、在线开方、处方流转、网购售后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位,否则就难以成为呵护健康的帮手,反而成为制造悲剧的帮凶。

有专家呼吁,“对处方药的管控需要像对枪支管理般严格”。事实上,我国相应的政策和规范都不曾缺位。现行的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调配、购买和使用处方药物。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需经药师审核。2018年12月,发改委、商务部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在“禁止准入类”更是明确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违反规定采用邮寄、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无论是药品经营企业,还是提供药品经营第三方交易平台服务的企业,未尽到审方责任,触及法律红线,将会受到严惩。对医药电商来说,必须尽到应尽的把关责任,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在为患者安全用药做好保驾护航的基础上,才有资格获得相关回报。

近些年来,从网上挂号到网上求医,“医生在线问诊,在线开处方”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为医药市场的繁荣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药品触网,确实为患者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一定程度上也反衬出巨大的市场张力。如何在需求和供给间营造安全的用药环境,值得深思。

三评“网售处方药”之二:

需求催生市场,逐利不能无良

兹温

网售处方药乱象丛生,究其原因,在于有现实需求有市场利益。“唐僧肉”放在面前,“妖怪”们不理智,任由违规违法行为野蛮生长也就不足为奇。

近年来,我国药品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整体药品市场终端销售总规模达到13600亿元,处方药市场规模达11569亿元,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巨大的处方药需求释放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利益空间。但与此同时,医疗资源匮乏、药价虚高、购买处方药困难等现实情况普遍存在,传统的线下渠道已难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要。相较于传统的零售终端,网售处方药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便高效便捷,提升了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价格低廉,减少了交易成本。所以,现实需求催生了蓬勃发展的市场蓝海。

在强大的现实需求与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医药电商追求利益无可厚非,顺应趋势扩展业务也没有错,但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遗憾的是,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些医药电商早已经被利益蒙蔽了双眼,逐利不择手段。这既是对患者健康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严重的违法违规之举,不仅让构建保护生命安全的立法意图落了空,也让网络购药成为灰色地带、暗藏重重风险。

“互联网+医药”发展到今天,医药电商过度逐利、吃相难看,说到底是因为价值观的走偏、社会责任的缺位。第三方平台盲目扩张、抢占市场,但在产品的优化、监管上推卸责任,把用药风险推向了消费者;资质良莠不齐的商家打着服务健康的旗号,在谋取私利上目无法纪、胆大包天。企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保障用户健康这一问题上,社会责任应当排在第一位。

药品安全是生命线,合法合规是底线。忽视底线、生命线的企业,即便能够取得一时成功,但长久来看损害的是消费者利益和市场的健康发展。试问,当最低10mg就可能导致儿童死亡的处方“毒”药硫酸阿托品片,随意能一次性网购多瓶;当用来治疗急性痛风的“秋水仙碱片”一再因为过量服用致人死亡,甚至对簿公堂。医药电商的行业发展如何持续?人们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如何保证?

医药行业,事关千千万万人的切身利益,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漏洞。如何能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基础上实现良性发展,需要企业切实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也离不开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和引导。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听之任之。

三评“网售处方药”之三:

监管鼓励并举,满足美好期待

蓝亦非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但市场的有序发展从来都离不开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规范。对于网售处方药,与其“一刀切”,毋宁在强化监管中规范发展,以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处方药“上网”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在于其庞大的潜在市场,更在于其能让老百姓少跑腿、少花钱。相对于医院排起的长龙,动动手指、鼠标,通过手机、电脑就能买到需要的处方药品,价格还更实惠,何乐而不为?尤其是对于患有常见病、慢性病的群众而言,这更是需求所在。可以说,在“互联网+”日益深入老百姓生活的大背景下,在新零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的大趋势下,更加便捷也更加安全地买到所需要的药品,是每一位药品消费者的朴素要求。

但也要看到,处方药不是普通零食和日常服饰,没有医生的指导,没有处方的遵照,不能也不可以更不应该随意买卖。一言以蔽之,在当前“医药分开”尚未落地完成背景下,放开处方药网购,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是推动“医药分离”,打破“药价虚高”的有效途径,也很有可能会成为假药泛滥、用药危险的温床。

然而,堵不如疏。要么不管,要么管死,都不是最佳选择。“一刀切”,让网售处方药退出市场,或许是最简单的办法,但绝不是最优的办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最大公约数”,也是最重要的施政方向。既然群众有要求,就理应为满足群众需求创造条件。因此,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做好发展规划,划定安全底线,在加强监管中趋利避害,在规范引导中推动健康成长,恐怕才是监管部门更应该考虑的方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世界各国对互联网医药服务的态度不尽一致,但也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德国规定,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的药店和药物不予批准销售,这就从制度上消除了假冒药品在互联网流通的可能;同时,还设立了药害赔偿基金并建立药店监察制度,规范网络售药行为。再比如,美国则建立起了线上线下的整合模式,网络药商经过审批后在平台上售药,消费者下单后,直接到就近的实体店取药。这些实践和探索启示我们,制度形成闭环是形成有效监管的必然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网售处方药,并非仅仅指通过网络平台“买”“卖”处方药,更应涵括处方的开具、审核、验证,以及处方药的存储、运输、售后等各个环节。由此而言,不仅要在处方药的销售环节上强化监管,在医师、药师、开处方等方面,也应出台相应配套管理办法,进而形成全过程、全环节、全链条的监管。尤其是在国务院鼓励线上开处方以后,如何严格规范开方过程是政府与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比如搭建正规互联网信息医疗平台,开展好远程医疗,审核开方医师资质,明确惩处机制等。如此,才有助于从源头上对网售处方药把好关,更好满足人们对于网上销售医药的便利性需求的同时,又能更好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管好互联网医疗是一道复杂的“治理方程式”。网售处方药是否放开,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我们尊重法治的力量,也应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绳,但不管怎么样,有一点应该是明确的,让“互联网+医疗”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这是全社会都应努力的方向。

(来源:人民网)

(编辑:曾静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