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知识已纳入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卢常乐 上海报道
2019-06-28 12:15

目前,全是中小学生已将垃圾分类作为“开学第一课”。

6月28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准备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为推动《条例》的顺利出台,上海全市已经举办了《条例》培训1.3万余场,培训126万余人次。

在发布会上,上海市副秘书长黄融介绍称,在全面推动社会动员方面,全市中小学生将垃圾分类作为“开学第一课”,垃圾分类知识也已经纳入了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此全市将举办宣传活动1.4万余场,发放宣传材料1500余万份,完成入户宣传680余万户。

此外,黄融还介绍称,目前上海在建设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方面,全市加快推进居住区分类投放点改造,上海已改造了1.3万个分类投放点,更新完善道路废物箱标识4万余只。

在此基础上,上海分类收运体系也已经基本形成,全市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982辆、干垃圾车3135辆、有害垃圾车49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32辆,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6106个、可回收物中转站121个、可回收物集散场6个。

下一步,上海今年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全面推动“全市整区域覆盖”,黄融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即将采取的举措:

一是加强科学管理,坚持系统推进。注重党建引领,把垃圾分类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相结合,推广垃圾分类党建联建活动,落实党员双报到制度。

积极推进达标(示范)区域创建工作,力争居住区分类达标率达到70%以上,完成全市域覆盖目标。推行综合考评,将第三方机构调查与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查以及专业考评相结合,定期开展考核评价。

二是健全分类体系,完善长效机制。全面完成《条例》各项配套工作任务,开展配套文件宣传解读,编写完成《〈条例〉释义》。加快建成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完成全市1.7万个居住区分类投放点改造,进一步完善分类收运体系,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达到8000个、中转站达到170座。加快生活垃圾末端分类处置能力建设,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到20800吨/日,湿垃圾资源化能力7000吨/日。

实施全过程监督,积极稳妥地推行“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的双向监督机制,完善垃圾分类全程监管信息系统,集中组织专项执法行动,逐步形成常态化执法机制。

三是营造社会氛围,促进习惯养成。全覆盖开展社区宣传动员。发挥居住区(村)党组织作用,推动形成居(村)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志愿者“多位一体”动员模式,通过“面对面”告知方式,完成全市800余万户市民入户宣传。

同时,还将进行“线上线下”培训,扩大《条例》及配套文件的知晓率,开展垃圾分类“七进”活动,落实垃圾处理设施公众开放日制度。全方位引导社会参与。

(编辑: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