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天润又增2起违规担保事项
截至目前,ST天润共披露15起违规担保事项,被担保方均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
7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湖南天润数字娱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 天润”)近日通过自查发现公司新增 2 起违规担保和 2 起诉讼事项。
新增的2起违规担保案件当事人,分别是*ST天润控股股东的关联公司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一致行动人陈定一,担保金额分别为14,900万元和10,000万元,担保合同签署时间均为2018年4月28日。
截至目前,ST天润共披露15起违规担保事项,被担保方均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截至目前,仅2起案件已履行担保责任,共划扣募集资金4,487.55万元。其中4起已结案,所有的诉讼担保金额合计191,150万元。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案件不断涌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被发现存在违规担保操作的上市公司至少有22家,其中没有被ST的有9家。
为何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现象屡禁不止?
对此,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律师指出:“关于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法律后果,虽然《公司法》、《证券法》、《刑法》均有相关规定,但在实践中,这类行为的违法成本极低。对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不是上市公司董监高、控股股东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罚、证交所处分,而是能否依法索赔挽回损失。”
在厉健看来,由于各地证监部门处罚标准不统一,各地人民法院裁判标准参差不齐,投资者维权备受困扰。例如:在宁波中百信息披露违法案中,原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龚东升以上市公司名义违规出具《担保函》,担保金额高达5.2亿元。证监会于2016年6月立案调查,2017年12月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至今仍未作出正式《行政处罚决定》。在ST 新光信息披露违法案中,经公司自查,截至2019年6月28日,公司资金占用总额为 14.54 亿元,违规担保总额为 30.57 亿元,目前证监会尚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由于证监会尚未作出处罚,无辜踩雷的受损投资者至今仍不能起诉索赔。在处罚发布后,投资者起诉上市公司索赔,诉讼周期大概两三年,判决结果和执行风险有不确定因素,由于上市公司被掏空,投资者很可能打赢官司也拿不到钱或按破产比例实际赔付。
事实上,因上市公司违规担保,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处罚,投资者起诉上市公司索赔胜诉的案例也曾发生。“例如匹凸匹案、北汽蓝谷案、大连控股案。但总的来说,相比违法收益,违法成本太低,是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厉健补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