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垃圾分类奖励先行,每年拿出9375万奖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帆 深圳报道
2019-07-05 07:00

上海打头阵,中国诸多城市拉开了执行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大幕。

在深圳,垃圾分类执行得好了,将有可能获得可观的奖励。

近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网站发布关于《深圳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实施方案(2019-2021)》(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激励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示。根据征求意见稿,2019-2021年期间,深圳市每年安排生活垃圾分类激励补助资金9375万元。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这反映出了深圳的决心,政府给了很好的政策,但垃圾分类的工作主要还要靠民间来推动,执行的原则要以人为本,不能让居民“谈垃圾色变”。前端的分类之外,后端的处理更需要有效衔接上。

正向激励前端分类投放

早在2013年,深圳就挂牌成立了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职机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2015年8月,政府出台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

目前,深圳采取“大分流细分类”的工作思路,对产生量大、产生源相对集中、处理技术工艺相对成熟稳定的绿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实行大类别专项分流处理。全市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约2800吨/日,减少了进入焚烧、填埋处理设施的垃圾量,回收利用率约为27%,但与住建部要求达到35%以上的工作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银湖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圳执行强制垃圾分类,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大城市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不得不采取强制、激励或其他办法,更大程度调动市民去改变习惯。

6月28日,深圳召开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会上指出,要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积极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强力推行垃圾分类处置,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按照住建部日前的通知,2019年,46个重点城市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深圳正是46个城市之一。

根据上述激励方案,每年的奖励名额是:家庭名额5000个,个人名额1000个,住宅区名额500个,单位不限定名额。

补助资金方面,各区财政共承担6250万元,市财政安排3125万元,具体奖金额度分别为,“生活垃圾分类好家庭”资金补助为2000元;“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资金补助为1000元;“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小区”资金补助为10万元/1000户,每个小区最高补助不超过30万元。

该激励方案的起草说明指出,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其工作难点之一就是个人需改变混合投放垃圾的行为习惯,做到前端自觉分类投放。根据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的经验,强制约束和正向激励相结合是公认的推进分类工作行之有效的方式。

深圳市城管局副局长杨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激励政策不是对每一次投放行为给什么奖励,而是每一年度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小区、家庭、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

一位居住在宝安区的白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但涉及大家根深蒂固习惯的改变,如果执行奖励措施,也需要相应设置好评价和监督机制,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楼层撤桶后端处理需跟上

目前,深圳的垃圾分类工作整体并未进入强制实施阶段,各个区实施的进度也并不一致。

7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罗湖区的一些小区、街道、商场和店铺,有各式各样的垃圾桶,其中一些标明了分类标识,但并未有人监督指引。

从去年以来,深圳各区就开始陆续在住宅区推行“楼层撤桶”工作,为垃圾分类做准备。龙华区在2018年11月就发布了相关通知,龙岗区提出,2019年底前所有住宅区实行“楼层撤桶”。

罗湖区一处小区的物业人士也告诉记者,楼层撤桶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未来一段时间也会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

前述住在宝安区的白领告诉记者,她所在小区楼下不久前已经新摆放了分类垃圾桶,但基本是空的,住户们仍然习惯把垃圾一次性倒在此前的大垃圾桶里。

盐田区的垃圾分类步伐更快一些,截至今年5月,盐田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近50%,作为回报,参与分类的居民可以获得碳币和积分以兑换礼品。

根据新装的分类垃圾桶,深圳将垃圾分为塑料、玻璃、纸类、金属以及其他垃圾。但前端分类之后,后端的处理如何跟进?

深圳市福田区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孙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基本上能够直接卖钱的垃圾,一扔出来立刻有人收走,但其它类型的垃圾处理情况并不乐观。

这从近年来深圳出台的各类整治垃圾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行为的政策中可见一斑。有环保人士告诉记者,有的垃圾根本没有处理掉,被装在集装箱里,堆到隐蔽的山上。

孙月指出,深圳采取的是各区垃圾本地化处理,但一些区其实并不具备集中处理的条件,或者说处理的类别不齐全。市政府层面可以统一协调,建立集中的处理站,形成综合解决方案,包括鼓励具备更先进垃圾处理能力的企业发展起来。

一位环保从业者表示,深圳有几百个成规模的垃圾转运站,一旦强制实行垃圾分类,光是这些转运站的功能改造就需要巨大的投入。

记者查询公开报道,就在2018年,深圳多个区进行了垃圾转运站的升级改造,其中一部分投入用于周边景观微环境、灯光标识等,以改变“脏乱差”的形象。

孙月表示,垃圾分类后,垃圾中转站也一定要进行功能升级。可以参照新加坡的模式,设置干、湿垃圾两个处理板块。

“目前最大的困难在哪?干湿一桶装,分解成为特别大的问题,被污染的垃圾很难再利用,这也形成了庞大的浪费。”孙月说。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