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网红”创业者一骑绝尘 凯石、新沃深陷“尾部”窘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洁雪 深圳报道
2019-07-05 07:00

随着上半年告一段落,次新公募2019年上半年的“成绩单”最终落定。

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国已发公募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达135家,管理规模总计13.4万亿,其中非货币理财基金资产规模总计5.7万亿。

其中,成立于2015年后的次新公募共27家,占全行业公募数量的两成。这27家公募截至年中的管理规模为1607.09亿元,其中非货基规模为1354.93亿元,相较于全行业而言,仅占极少的一部分。

不过,具体到单家基金公司来看,部分次新公募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以非货基规模来看,上述27家公募中,成立仅三年的鹏扬基金已经挺进行业前二分之一队列;而成立不足一年的睿远基金则已跻身行业前100名。

亦有成立已经接近四年的次新公募,面临着人员离职仅剩1位基金经理“独木支撑”的情况。

“网红”公募崭露头角

2015年以来成立的27家次新公募中,睿远基金无疑是最惹人注目的公司。

今年3月21日,在陈光明与傅鹏博两大IP效应之下,睿远旗下首只公募产品——睿远成长价值创下单日募集超700亿的罕见发行成绩,由于设置了募集上限,最终其成立规模为49.41亿元。截至6月30日,该基金规模增长至58.85亿元。

仅凭借这一产品,去年10月底才成立的睿远基金年中非货基规模排名上升至全行业第85名,对于一家成立不足一年的公司而言,这样的蹿升速度几乎前所未见。

“睿远的品牌效应太强大了”,7月4日,一家次新公募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陈光明在东证资管时期积累了一批忠实的老客户,单独出来做公募以后,基本不怎么需要费力宣传,客户就主动找过去了。很多新公司没有这个基础,发第一只产品时甚至要找帮忙资金才能勉强成立,发展速度显然难以匹敌。”

值得一提的是,睿远成长价值在成立后经历了净值的下挫,净值一度跌到0.9158元,不过截至7月3日,其净值已经重回1元以上。

除睿远外,2018年成立的已经发行公募产品的还有4家公司,分别是朱雀基金、湘财基金、蜂巢基金和弘毅远方基金,这4家公司年中非货基规模依次是8.5亿元、6.48亿元、37.52亿元和6.09亿元,对应的行业排名分别是第118名、第121名、第94名和第123名。

上述与睿远同期成立的公募,规模扩张较睿远差距明显。

稍显领先的蜂巢基金由银行业资管人士发起设立,注重固收业务。目前该公司旗下共有两只产品,分别是蜂巢添鑫纯债和蜂巢卓睿灵活配置,两者截至6月底的规模分别为36.2亿元和1.32亿元。

北京一位资深公募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从大方向来说,一家新公募一般就两条路可选,做权益或做固收,这取决于这家新公司的团队背景,很少公司能一开始就两者兼具。最近几年新成立的公募有几十家,能够冒出头来的都是在某一方面业务有实力的。新公司还是要以自己的特色为基础,才能逐步发展。”

就前述27家公募的总体情况来看,截至上半年末,非货基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仅7家,除睿远基金外,其余6家公司主要成立于2015年至2016年,具备了一定积淀。

这6家公司按年中非货基规模大小排序依次是鹏扬基金264.89亿、泓德基金257.18亿、前海联合基金248.12亿、汇安基金125.01亿、华泰保兴基金75.19亿、中庚基金58.21亿。其中,规模最大的鹏扬基金成立于2016年7月6日,至今恰好三年整,其非货基规模排名位列行业第49位,较去年末前进两位。

根据本报了解,上述规模排名靠前的次新公募都各具背景,例如私转公背景、险资股东背景,尤其其中多家公司背后都有公募大佬或者明星基金经理坐镇,因此市场号召力较强。

其中,鹏扬基金一直是以特色业务迅速发展的次新公募代表之一。作为行业首家“私转公”的公募基金,鹏扬凭借债基优势迅速扩张规模,成为现有“个人系”次新公募中绝对的领先者,其包括货基在内的总公募资产规模已经达到306.7亿元。

十数家公募发展乏力

然而,在少数次新公募迅猛发展的另一面,另一批次新公募却面临着原地不动甚至倒退的窘境。

统计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非货基规模在3亿元以下的次新公募共有6家,分别是恒生前海基金、格林基金、合煦智远基金、恒越基金、渤海汇金资管、新沃基金,其中渤海汇金和新沃两家公司的非货基规模均只有0.52亿元。

以新沃基金来看,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距今已有近四年时间,而公募规模却位列行业末位,如此发展速度自然令人诟病。

从其产品结构来看,非货基产品共有两只,分别是新沃通盈灵活配置基金和新沃通利纯债基金,规模分别为0.09亿和0.42亿,均是是迷你基金。此外,新沃旗下还有一只货基产品,规模为25.44亿,这或是该公司目前的“最大支撑”。

从新沃人员变动情况可以发现,该公司成立以来经历了惨烈的人员流失情况,前后离职基金经理数达5人。在2018年,其前固定收益部总经理武亮离任以及研究部研究副总监邵将先后离职。截至目前,新沃仅剩1名基金经理,同时掌管上述3只基金。

华南一位资深公募人士向记者指出,“对于新基金公司来说,人员的流失将对业务开展带来极大的冲击,而业务开展不顺又会引发团队的进一步瓦解,陷入恶性循环。公募行业有一个说法叫三年定生死,如果在成立三年内没有打好基础,后面发展会很困难。”

面临窘境者并非个案。今年6月,凯石基金就因全部旗下首只公募产品面临清盘风险而引起行业关注。从其年中规模排名来看,出现了预期中的倒退。

截至6月底,凯石基金非货基规模为7.38亿元,位列全行业第120名,较去年底下降3名。与凯石同期成立的公募中,博道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以及国融基金规模均领先于凯石。其中,博道基金和东方阿尔法基金非货基规模分别为22.04亿元和17.25亿元。

不少受访次新公募内部人士均向记者直言公司生存压力重重。在头部公司先发优势明显之下,被认为新公司发展法宝的“差异化”路线,似乎也远比想象中难践行。

其中一位受访者指出,“新公司只能走差异化路线,这是唯一可选的道路,但真正走下来会发现,并不是选择了差异化就一定能站稳脚跟。比如不少公司都试图以做固收起家,但有的公司做大了,而有的公司还在原地踏步,结果相差甚远。归根结底还是要有一个真正愿意做这件事的团队,只要凝聚力还在,即使走慢点最终还是能够向前。”

(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