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科创板打新成绩单出炉:国联安“双雄”全中25股,鹏华、富国获配金额超6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洁雪 深圳报道
2019-07-16 23:07

截至7月16日,首批25只科创板新股的打新结果全数揭晓。

从配售结果来看,“打新小能手”公募基金的成绩颇为突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共有108家基金公司(包括具有公募资格的资管公司)参与了科创板网下打新并成功获配,涉及到的基金产品共1552只,合计获配总市值高达130.56亿元。

其中,仅有2只基金一举打中25只科创板新股,成为绝对的“大满贯”选手。这两只基金分别是国联安鑫隆A和国联安小盘精选,获配金额分别为1121.62万元和1643.07万元。这两只基金截至今年二季末的规模分别为2.16亿元和8.5亿元。

除了上述两只基金外,打中24只科创板新股的基金数量多达31只;打中23只科创板新股的基金数量有42只。

公募“全员出击”

鹏华、富国获配超6亿元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16日,共有108家公募机构出现在首批科创板新股的网下投资者初步配售明细中,这意味着,公募行业几乎是全员出动参与科创板打新。

总体来看,公募基金合计获配总市值达到130.56亿元。其中,获配市值最高的是鹏华基金,鹏华旗下共有57只基金打中科创板新股,获配市值高达6.61亿元。

紧随鹏华之后的是富国基金,其共有51只基金打中科创板新股,获配市值达6.53亿元。

此外,南方基金和国泰基金获配金额分别达5.98亿元和5.86亿元,均是获配金额较高的基金公司。

整体而言,获配总额排在前十名的基金公司依次是:鹏华、富国、南方、国泰、博时、嘉实、中银、华夏、汇添富、上海东证资管,这些公司的获配金额均在3亿以上。

以下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整理的获配金额排在前20名的基金公司情况:

国联安“双雄”全部中签

双双打中25只新股获配超千万

统计显示,108家基金公司中,合计有1552只公募产品参与科创板打新并获得配售,其中仅2只基金“打中”全部25只新股。

具体来看,这两只基金分别是国联安鑫隆A和国联安小盘精选,获配金额分别为1121.62万元和1643.07万元。

此外,打中24家的公募基金数量有31只;打中23家的有42只;打中22家的有133只;打中21家的有126只。

以打中24家的31只公募基金来看,来自融通基金的共有12只,来自泰康资管的共有6只,来自中信保诚基金和东方基金的各有4只。

以下是获配个股数量较多的具体基金情况:

 

428只基金获配金额超千万

博时、华夏两只基金获配近7000万

从获配金额来看,获配金额超过1000万的基金数量多达428只。

其中,博时科创主题3年封闭战略配售基金和华夏3年战略配售基金获配金额高达6925.82万元,以绝对优势位于单只基金获配金额首位。

这两只战略配售基金成功入围中国通号的战略配售名单中,分别获配到6925.8万元新股,获配数量为1183.9万股,限售期限为12个月,这也是公募基金首次参与并进入科创板企业战略配售的第一单。

对于科创板投资,博时科创主题3年封闭灵活运作混合基金经理曾鹏表示,在科创板要做好“高PE投资”,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打通一二级市场。具体来看,首先是注重借鉴国际同行经验,多角度选择估值定价方法。其次是注意汲取一级市场的投资理念,走一二级融合之路。科创板投资从持股久期和研究深度两方面对传统二级市场投资方法提出考验。最后,将流动性风险纳入重要考量,对流动性差的标的要严格控制持仓金额,并在合理定价区间之下分批建仓,均化买入成本。

除了前述两只基金外,获配金额位于前列的基金包括泰康新机遇、泰康弘实3个月定开、融通医疗保健行业A、融通行业景气、融通动力先锋、融通互联网传媒、融通新蓝筹等。

以下是获配金额位于前20位的公募基金名单:

前期“逢新必打”

是绝大多数公募的普遍策略

从首批25只科创板新股的公募参与情况来看,“逢新必打”几乎是目前绝大部分符合打新条件的公募的共同策略。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机构而言,对于科创板新股上市初期的表现都有较高的预期,因此大家参与打新的热情较为热烈。

多家机构分析认为,考虑到科创板将不设涨跌幅限制的时间延长到上市后5日,绝大部分科创板新股在上市的5日内将受到资金的爆炒,其中一些备受市场关注的标的初期炒作时间甚至会更长。就在下周,首批科创板标的是否会受到资金热炒,也将揭晓答案。

当然,除了前期参与打新之外,对于科创板新股的长期投资也是公募研究的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曾报道,随着科创板进入开市倒计时,科创板重要参与方——公募基金的相关工作也在不断推进。无论是相关产品的发行,公募科创板团队的组建,还是对科创板标的的研究工作,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尤其是对科创企业的深度研究工作,被认为是当前“重中之重”。

多位受访公募人士亦曾表示,近期正与科创板企业进行密切接触。受访者普遍表示,为了精选项目、合理报价,从项目预披露开始就已经着手进行研究。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