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通道之后 地方AMC如何“回归主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辛继召 深圳报道
2019-07-17 07:00

地方AMC监管尘埃落定。

继银保监会今年2月发布征求意见稿不到半年,近日地方AMC的监管办法——《关于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153号,简称153号文)正式发布。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153号文正式通知有了较大幅度修改,对地方AMC的资产端、负债端和申请做了新的规定。

国内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是“4+2”模式: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每个省市最多可设立两家地方AMC。但业内人士普遍反馈,部分地方AMC并无不良处置能力,而是从事通道、配资、固收等业务,这引起了监管的注意。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7月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两年来,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超过4万亿元,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稳定在2%左右,拨备覆盖率超过175%。

“(不良资产的)玩法已经完全不同。”一位华北不良处置人士表示,2018年之前一般是单户1-2亿元的处置规模;而现在,处置不良要求的资金规模动辄几十亿元。

153号文要求地方AMC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脱虚向实,向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专营化发展,参与地方非银机构、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等机构不良资产的收购与处置。

堵路“虚假出表”

银行借由地方AMC“出表”,以化解不良的路子正在被堵住。

根据153号文,地方AMC不得与转让方在转让合同等正式法律文件之外签订或达成影响资产和风险真实完全转移的改变交易结构、风险承担主体及相关权益转移过程的协议或约定,不得设置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款,不得以任何形式帮助金融企业虚假出表掩盖不良资产。

为满足银行不良贷款率监管标准,银行有将不良资产“出表”的需求。从金融监管角度,关键在于认定虚假出表、洁净出表的边界。在实际处置业务中,两者并不易区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多位业内人士意见,要实现洁净出表,关键在于资产和风险完全实质转移,不能有兜底、回购等抽屉协议,不承诺刚兑,也不应承诺保底清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终止确认金融资产的条件。

洁净出表的标准是,根据银监会2016年的56号文,资产公司不得与转让方在转让合同等正式法律文件之外签订或达成影响资产和风险真实完全转移的改变交易结构、风险承担主体及相关权益转移过程等的协议或约定,不得设置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款。

一位不良资产业内人士举例称,如果不良资产的投资人是两家以上银行,银行出钱不投本行的不良资产,一般不算虚假出表。再如,资产管理公司真实买断不良资产,收益权卖给券商资管或信托计划,不签订回购协议,也不算做虚假出表。

从银保监会系统处罚来看,四大AMC的一个处罚重点是违规掩盖内生不良,违规约定保底清收条款,未实现资产真实转移。其中一个案例是,AMC违规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违规隐匿不良资产,掩盖真实风险等违规情况。

对其影响,一位不良处置业内人士指出,银行通过AMC出表被严查,由于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通过通道出表需求较多,受影响也比较大。不能通过AMC处置,只能由地方交易所获批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18年,53家地方AMC收购不良资产,投入资金约2000亿元,收购不良资产价值总额(含本金、利息)约4000亿元。各家地方AMC的不良资产除了来自于商业银行外,还包括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个渠道。

“不良资产处置是个辛苦活,很少地方AMC有实际处置能力。”一位华南不良业内人士感叹。

不得以收购不良为名融资

根据153号文,地方AMC不得以收购不良资产名义为企业或项目提供融资,不得收购无实际对应资产和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债权资产,不得向股东或关系人输送非法利益,不得以暴力或其他非法手段进行清收。

在此前征求意见稿中,地方AMC收购、处置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应仅来源于本地区,但若为债转股业务或与银行总行开展不良资产处置不受区域限制。开展收购、处置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业务或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153号文删除了上述内容,要求地方AMC不得收购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的资产、国防军工等涉及国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资产、在借款合同或担保合同中有限制转让条款的资产以及国家法律法规限制转让的其他资产。

根据普益标准,2018年以来,部分地方AMC异常猛烈的开展出表类通道业务异常猛烈,但监管不断加码下,操作空间越来越窄,该类业务进行收缩。部分非持牌AMC或想跨区域收购资产包的地方AMC,采用委托当地AMC从银行收购资产,该类业务目前受的限制较少,成为部分较为审慎的地方AMC的主要业务。配资业务中,AMC是资产的名义持有人,表面上是AMC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以“30%保证金+资产名义所有权”模式操作。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31家AMC机构数据显示,不良资产的主要上游来源行业,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为主,其次是房地产业,少数来源还包括农业、建筑业及相关产业、服务业、采矿业等。

(记者微信:xinjz21)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