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中茅台”业绩爆雷 “私募教父”离场宝能系坚守

投资快报 孙宁
2019-07-17 00:30

在经历了多年的涨价后,“药中茅台”东阿阿胶(000423)面临业绩增长骤降的问题。近日,东阿阿胶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东阿阿胶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75%-79%。公司称,受宏观因素和阿胶涨价预期降低因素影响,下游传统客户主动削减库存,公司进入高成长后的盘整期。而在东阿阿胶业绩爆雷之前,公司向来是知名投资机构青睐标的,“私募教父”赵丹阳也曾经入主东阿阿胶股东名册。不过,赵丹阳旗下产品已经消失在东阿阿胶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取而代之是前海人寿等机构坚守。

下游客户主动削减库存 东阿阿胶中报预告爆雷

作为一家消费品公司,一贯优秀的白马股,东阿阿胶业绩如此巨大的跌幅,让人惊讶。近日,东阿阿胶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东阿阿胶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75%-79%。

根据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81亿元-2.16亿元。而公司一季报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还有3.93亿元。

对于此次业绩巨幅下滑,公司官方提供的解释可总结为两点,一是受宏观因素和阿胶涨价预期降低因素影响,下游传统客户主动削减库存,公司进入高成长后的盘整期;另一方面是公司调整营销策略,主动控制了下游库存。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2年,东阿阿胶净利润从2006年的1.5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0.87亿元,连续保持了正增长,且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对于一家市场公认白马股,东阿阿胶也被价值投资者奉为典范。

在近期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东阿阿胶总裁齐玉峰也直面公司经营及行业的问题,其表示,阿胶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带来市场繁荣的同时,背后是市场的混乱,但相信混乱是治理的开始,这个过程需要2-3年时间。”

从秦玉峰的回答来看,挑战来自多个方面,一是持续提价后的后续提价预期的回落。从最近三年来看,2016-2018 年公司主要产品阿胶块出厂价于分别提价14%、10%和6%;复方阿胶浆分别提价14%、10%和0%;桃花姬分别提价25%、0%和0%;提价幅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今年一季度,公司更是出现营收、利润等关键指标断崖式下滑,这也是公司自1996年上市以来的首次。

前海人寿成新进股东

而在东阿阿胶业绩爆雷之前,公司向来是知名投资机构青睐标的。近期,“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在二级市场一路买买买,在奥本海默基金公司—中国基金减持的背景下,前海人寿则貌似在“接盘”,不断增持。

Wind摘录的数据显示,“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持有东阿阿胶的股权比例已超过奥本海默基金公司—中国基金,强势挤进东阿阿胶第五大股东。

在面临中报业绩下滑,股价也停滞不前的关口,东阿阿胶似乎依然被成为机构的“香饽饽”。

根据Wind资讯数据,东阿阿胶十大股东明细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东阿阿胶的前十大股东依旧为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奥本海默基金公司-中国基金、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以及一家外资机构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东阿阿胶也在对公司股价进行回购。今年7月2日,东阿阿胶发布关于回购股份的进展公告称,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3,630,02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6%,其中最高成交价为40.11元/股,最低成交价为39.11元/股,合计支付的总金额为人民币144,207,578.84元(不含交易费用)。回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符合既定的回购方案。

曾是“私募教父”爱股 现已离场

在东阿阿胶的知名股东中,私募明星赵丹阳的坚守,让东阿阿胶成为价值投资的标杆。2016年一季报显示,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赤子之心成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赤子之心价值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同时进入东阿阿胶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股量分别为455.97万股和455.39万股,分列第八大和第九大流通股东。

记者还注意到,此次并非赵丹阳首次关注东阿阿胶。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赵丹阳就表示自己是东阿阿胶股东,并与公司总经理秦玉峰单独会晤过。同时,在2009年6月赴巴菲特天价午餐时,赵丹阳一共带去了三样和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东西,其中便有东阿阿胶。

虽然东阿阿胶曾经是赵丹阳的“爱股”,但在最新的持股名单中看,其已经退出前十大股东名单。

此次东阿阿胶业绩爆雷,业内预计库存消化需要1~2年时间。东阿阿胶采用的是代理商销售,因此报表反应的是从2017年之后,渠道代理商的打款提货意愿大幅度下降,到了18年年报到达巅峰,那么代理商为什么不愿意打款提货了呢?很显然,手里货太多了,不提货都估计要卖了1-2年,自然不愿意提货了。侧面说明,终端的销售量下滑,所以代理商手里的货经过这么多年的囤积,越来越多,最终酿成这个后果。

本文来源财富动力网,未经财富动力网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合作请联系:周先生(020-6621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