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证券总裁李格平:券商资管业务没有一个固定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谢水旺 上海报道
2019-07-21 21:31

7月20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举行。

在上午主论坛上,中信建投证券总裁李格平发表了题为《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的主旨演讲,他首先提到了科创板,22日科创板将正式开市。现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科创板为契机,资本市场各项改革措施在不断地加速和落地,行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对于证券行业来说,内资放开,外资加快进入,行业竞争有加剧趋势。

具体来说,7月5日,证监会颁布了《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标志着国内内资证券公司设立审批常态化。“我本来在证监会曾经负责过审批事项的管理,实际上,从1998年人民银行将证券公司的监管权移交到证监会之后,除了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或外资的原因以外,没有新批过证券公司。这个规定出台以后,应该说内资证券公司设立审批,进入了常态化,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将加入进来。”李格平称。

李格平表示,行业头部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以2018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前十大券商的营收在整个行业占比是49%,净利润占比87%,而前五大券商净利润占55%。整个市场的份额在快速地向头部券商集中,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行业总体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去年证券行业利润大概是666亿,而工商银行去年是2977亿。另外,跟国外相比,拿整个行业和高盛集团相比,可以看到,2018年整个行业的收入比高盛略高一点,利润还略低一点。“尽管我们净资产比高盛高很多,但是我们总资产是不如人家的。说明国内的证券行业总体来讲杠杆率是很低的,现在证券行业逐步变成了一个重资产运行的行业。”李格平称。

李格平总结认为,国内证券行业的问题概括是:大的不大、小的不小。即业务差异化很小,因此会同时存在竞争不充分和过度竞争的状态,导致在一些传统领域里,价格战非常厉害,比如证券公司通道业务。整个行业和高盛比,都比不过,整体的力量很弱,但是,最小的证券公司比人家大很多,所以现在面临着一个“大的不大、小的不小”的状况。

对于证券公司发展的未来趋势,李格平表示,未来会向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大的券商可能通过并购继续做大,小的券商应该是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

他还强调了几点,比如:要更加鼓励业务创新,在科创板这样的制度创新之后,各种不同的券商,差异会发生变化。还有风控合规的能力,现在杠杆率加不上去,很重要的原因是风控能力不够,管理能力不够。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忽视金融科技对它的影响。最后是行业的文化建设的问题,易会满主席提出要“合规、诚信、专业、稳健”。

最后,李格平谈了他对券商资管的一些看法。

2003年,相关监管办法出台,证券公司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2012年到2015年,发展得非常快,主要是通道业务,其实价值含量是有限的,但规模增长很快;2016年,监管修订了《“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特别是2017年央行的资管新规出台之后,证券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从二季度开始,呈现了负增长,这是证券行业资产管理在做一个调整。

从现在情况来看,券商资管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说产品线不太全;大部分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不是太强;且券商资管基本上以债券投资为主,权益类资产是比较少;销售的渠道以自销为主;受牌照限制,很多券商只能做私募业务,还不能做公募业务。这些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不过,李格平认为,券商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相对来说,证券公司的投研投入较大。在销售渠道方面,相对公募基金、信托而言好些,虽然跟银行相比差一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投行部门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也能够接触到一些优质的企业客户;客户总体风险偏好较高,有利于权益产品的发展。

“我觉得证券公司的资管业务没有一个一定的模式,每个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战略选择去做一些。但是,我个人认为,证券公司的资管应该是着眼于财富管理的转型,投研跟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相比,不一定能够企及。”李格平称。

李格平认为,证券公司有传统经纪业务,从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过程中,资管应该发挥很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资管其实是客户主动性最差的经纪业务,而经纪业务又是客户主动性最强的资管业务,券商的资管业务可以从证券角度去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