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垃圾去哪儿?21记者探访北京昌平垃圾分类处理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慧,但是 北京
2019-07-25 19:25

垃圾分类的后端处理是怎样的?传说中的垃圾分拣员是怎样工作的?

垃圾分类后去哪儿?

7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位于北京昌平区的“爱分类”分拣中心,一探干垃圾后端处理的真相。

分拣中心位于昌平区南邵镇,总占地面积近50000平方米。厂房刷成了蓝白色,工人们在熟练分拣干垃圾,并齐整打包。厂区比记者来之前预期的苍蝇嗡嗡、垃圾堆山的场景要干净和现代化很多。厂区由分拣车间、大件拆解中心、废纸、废塑料等组成。在这里可以看到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过程。   

  

(垃圾分类流水线 摄影:但是)

爱分类公司创始人徐源鸿认为,垃圾分类由企业来做效率会更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每一位分拣工人都至少需要接受1个月以上的培训,每天能分拣出1吨垃圾,月薪在5000元左右。

(分拣后的易拉罐 摄影:但是)

据介绍,“爱分类”工厂目前的垃圾分类类别达到50多种,目前的垃圾资源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

从2017年起,“爱分类”就已经在昌平多个小区展开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爱分类”负责向居民发放专门的回收袋和分类手册,居民只需要干湿两分即可,工作人员定期上门回收,干垃圾按照8毛钱1公斤算分类奖励。

徐源鸿认为,垃圾分类的推行应该循序渐进,是一个培养居民分类习惯的过程。

(分类后的纸盒 摄影:但是)

“中国的饮食习惯决定了我们会产生更多的湿垃圾,不应该一味地借鉴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的经验,前端分类可以更简单一些。”徐源鸿的理念里,应该先教会居民干湿二分,在居民习惯了这种分类后,再逐步把垃圾分类做得更细致,例如把废纸单独分成第三类。

“在当下,除了厨房厕所的垃圾,其他都属于我们可以回收的干垃圾。”据他介绍,在被“爱分类”回收的干垃圾中,附加值较高的有光盘、废纸、纺织、泡沫;而回收量大的则有废纸、玻璃、衣服。

(厂区分拣好的塑料瓶 摄影:但是)

(厂区分类后的衣物垃圾 摄影:但是)

徐源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有意识地在投放前把垃圾分类做得更细致(例如把牛奶瓶冲干净、纸盒压扁)的居民还很少,大约只占5%不到。但他相信,随着垃圾分类理念的普及,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

近年来,“爱分类”也走进了许多社区、学校,宣扬垃圾分类理念和知识,目前已经开展了近千场活动。

(作者:周慧,但是 编辑:王峰,剪辑王博)

周慧

政经科技记者

政经记者,关注消费市场、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工作微信:zhouhuituotuo,联系请注明单位和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