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行长刘桂平:建立现代银行资管新体系,需要六个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辛继召,实习生姚咏桐 深圳报道
2019-07-28 14:39

7月27日,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公开会议上表示,推动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转型发展,需要重点强化六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强大的资产配置能力。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将加强研究能力建设,培养积累对复杂金融资产拆解和定价的能力,形成对可投资资产的内部评级评估,测算各资产大类基本的风险收益特征,理解资产大类之间的相关性,做好大类资产配置。抓住行业板块轮动中的投资机会,做好择时交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赚取稳定的收益,为客户创造价值。

二是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要认真落实存量业务的整改,有序压降老产品、稳步推进存量资产非标转标、回表、风险资产处置等工作,确保在整改过程中不发生新的风险;要严格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规范发展新业务,建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前台业务部门,第二道防线是风险、合规、审批条线,第三道防线是审计、纪检条线),提升内控管理水平,严格管理关联交易和内部交易。

三是强大的投资应变能力。现代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居安思危是所有企业都应具有的优秀品质。将深入研究,加强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理解,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测,根据利率、汇率、大类资产价格的变动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用好对冲、套保策略以及各类风险缓释工具。保持对极端事件的警惕性,认真做好压力测试和相应对策安排。

四是强大的渠道销售能力。传统资管业务,主要销售渠道是银行网点的柜面,主要客群是中高收入人群。互联网时代,针对资管业务的销售渠道要关注两个关键词——流量和渠道下沉。有流量的地方就会有现金流,就会有财富管理的需求。将研究各类场景,在场景的流量中搭建资管的渠道、布放资管产品。渠道下沉意味着资管的客户从中高收入人群拓展到普通人群,资管的普惠特征将凸显。商业银行发展资管业务要拓展、管理、使用好各种渠道,把合适的产品投放到合适的渠道上,最终销售给合适的客户。

五是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对商业银行集团来说,其资管业务发展要实现三个协同,即集团母子公司协同、板块内部协同、行业生态协同。通过这三个协同,搭建科技共享平台,不断提高集约化水平,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三个协同并非易事,需要久久为功。母行与各子公司既要实现风险隔离又要实现业务协同,各子公司之间要实现错位经营、补位发展。这些都需要整体提高银行集团内部的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需要各子公司提高战略站位,不断细分市场,全面提高团队作战能力。

六是强大的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当前,现代科技深深嵌入金融发展全过程,其引发的数字化风暴席卷全球,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依托先进、有效的金融科技做好商业银行资管业务,需要充分认知传统金融与互联网行业的基因差异,做好内生开发,加强外部合作。通过科技赋能,既完成资管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及前中后台全流程管理,又实现“千人千面”画像,全方位做好客户管理和关系维护,提高差异化竞争力。

刘桂平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资管产品的规模已经突破80多万亿元 ,其中银行系资管规模超过一半 ,银行系资管的高质量发展对推动整个资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举足轻重。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直接经营资管业务已超过十年,取得过骄人的成绩,收获过成功的经验,也累积了不少风险。灰犀牛虽远,但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资管新规”,第一次系统、全面、清晰地界定了中国的资管行业,建立了资管标准、统一了监管规制,开启了中国资管行业回归本源、规范发展、深度竞合的2.0时代,也为商业银行统筹推进资管业务转型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他说,建设银行发起设立全资子公司——建信理财于6月3日首家开业,这标志着表外业务在公司治理层面实现彻底风险隔离,银行资管公司化、专业化运营时代正式到来。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决定,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银行将主动履行国有大行的责任与担当,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指导下,促进资管业务全面回归本源,结合本轮资管行业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同业一道积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新体系,推动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他认为,商业银行资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有四个方面,一是支持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健康持续繁荣、产业生命周期迭代所需的金融服务仅靠商业银行传统信贷难以满足。资管行业资金具有多样化特征:投资期限可长可短;资金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形式丰富,涵盖债权、股权;风险承受能力有高有低,既可以投资企业初创期,也可以投资企业成熟期,在企业衰落退出阶段还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并购、重组。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将以资管的力量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企业、小微企业。

二是助力金融改革开放。7月20日 ,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11条,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前景广阔,但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产品设计以及服务功能等方面相比国际领先同业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尚未经历国际竞争的大风大浪,尚未经历完整经济周期的考验,建行需要也愿意与国外头部资管公司、在专业投资领域有特色的公司加强合作。国外资管公司的进入,不仅有利于学习领先的投资研究方法和资产配置手段,更能打开眼界。建行将以开放的姿态,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对标国外先进资管同业,敢比善学,持续提升资管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是繁荣金融市场体系。资产管理要逐渐扮演好多层次资本市场主要机构投资者的角色,通过债券、非标、同业、外汇等多类型投资,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稳定器。通过在资管领域持续精耕细作,实现连接金融机构、拓展金融业务、活跃金融市场、丰富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产品、引领金融科技的长远目标。这既是资产管理行业的社会责任,更是资管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梳理国内资管业务发展脉络,最早是作为表内融资的转移手段,逐步形成了“影子银行”;之后是与表内信贷相互补充,负责企业生命周期的两头——初创期的风险投资和成熟期的资本市场融资。毋容讳言,中国金融的脱实向虚、层层嵌套问题,曾经是比较严重的。进入资管新时代,国有大行要有责任担当,主动作为,认真落实系统性风险防控责任;要有明确底线,妥善处理好业务创新发展和风险防控的关系;要有经营智慧,强化内部制度、流程、系统和文化建设,因时而变,通过筑牢底板,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编辑:周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