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当下,溯过往:广东民企信贷一线调研

21世纪经济报道 侯潇怡 深圳报道
2019-08-03 07:00

相较华北、华东一些省份,彼时广东省整体企业融资风险较为可控,一位大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记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广东人对于信用较为审慎。

编者按

2019年的金融领域,最不缺的新闻事件就是“爆雷”,且很大部分事件的主体为民营企业,频发到以致观者“麻木”。在中央层面至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上而下的大力度推进扶持民企融资的浪潮中,我们也有了更多疑问,如何有效解决违约的问题?或者成效几何?因此,我们一线深入民营经济发达省份,在上周走访浙江之后,又探访广东。 (周鹏峰)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在民企违约势头不减的上半年,广东相对多个民营经济发达省份似乎多了一份从容。

近日陆续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各省(市)GDP情况看,广东以5.05万亿延续30年领跑趋势,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而广东省政府披露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为5.26万亿元,增长7.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1%,民营经济增加值列居全国第一。

广东信贷投放表现符合这一趋势。广东银监局近日披露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不含票据融资)4.29万亿元,增速达15.2%,占企业贷款余额比重为54.3%;较年初新增贷款4126亿元,同比多增1054亿元,占企业贷款增量比重达62.4%。

尖兵省份的研究价值凸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广州、深圳、中山、佛山、珠海等地民营企业、银行、相关监管部门多位人士,找寻广东得以在违约潮中,持续输血民企的逻辑,以及数据背后,民企的真实融资现状。

民企信贷三步策略

一位股份行对公业务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论从监管政策还是区域经济环境,民企融资都是重中之重,但民企整体资质欠佳的忧虑始终存在,尤其民企中小微企业较多,银行整体贷前、贷中、贷后风险管理难度较高,历史来看相关贷款不良率较高。

这一情况在近一两年有了明显的改善,一方面源自民企中优秀龙头企业增多,另一方面也在于金融科技和政府层面信用体系建设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信贷投向民企动力增强。

而对于银行信贷投向民企的整体策略,上述股份行人士也指出,各行整体差异不大,主要围绕以下三个维度:首先,对公投向重点为行业资质较好的龙头企业或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与其签署战略客户合作协议,在新增贷款或是综合服务上向其倾斜,这部分客户中广东地区民企占比较大,可达50%左右,有的银行比例可能更高。

另一股份行信贷人士也指出,去年以来受政策影响,针对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项目储备在整体上存在结构化的调整,乃至有所收缩。对房企,占用资本的传统信贷投放有所收缩,银行更倾向于提供多元化、投行化的项目融资方案,获取中间业务收入。这一层面看,对民企的项目储备则并未受太多限制,甚至有些公司总量有所增加。

甚至因此,灰色地带一度显现。一位中小型民营房企财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以来,房企融资已经越来越难,而普惠政策有风口,一些企业尤其是房企通过收购中小企业,再由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或融资,但今年这一做法则很难行得通了。

第二个民企信贷策略方向为供应链金融,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为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整体授信。

作为制造业集中的省份,广东一直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活跃省份。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18年广东民营企业100强中,制造业占据49席。

一位大行广州分行对公业务人士告诉记者,近期就在推行与广东某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整体授信10亿元,上线几个月已向中下游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亿元。

第三个方向为500万以下的零售小微企业,风控普遍要求房产抵押,并且掌握其真实经营数据。

细分来看,三种投向策略一方面与广东省区域经济特点吻合度较高,也与近期监管要求趋于吻合。

7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上,对未来信贷结构调整提出的要求中第一条即为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强调了加强科创企业、高技术制造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截至目前中国146家千亿市值公司中,51家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龙头民企的活跃与发展带动了广东经济的发展,而政府与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也进一步带动了一批有潜力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广东省中山市某垃圾袋制造龙头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该企业从2003年开始专注垃圾袋生产,当时全部销往国外,零几年产值就可达2.6亿元,但随着国外市场竞争加剧,该公司从2012年开始转型做国内市场。因为有高新技术企业和独家发明专利,在国内贷款和融资均较为顺畅,还可享受地方政府的担保和融资补贴。据记者计算,按照银行给出的基准上浮15%的利率再扣除政府补贴,其最初融资利率在3%左右,远低于市场水平。

另一广东药企也在本轮政策红利下获得了不错的融资体验。该企业主告诉记者,其注册地原为深圳,但受厂房建设用地限制,后迁至中山市,并成为该地政府重点引进项目,在拿地、审批、贷款多方面享受到政策优惠,以较低利率获得了某大行中长期厂房建设贷款的支持。

融资冰与火

不难发现,获得民企融资优惠政策的企业多为有政策导向支持的行业,或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或独家发明专利的符合普惠政策的中小企业。

广东某大行对公业务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当地大型有潜力的民企,只要符合政策导向和风控条件,即使出现暂时的流动性困难,也不会急着抽贷断贷,而是看如何帮助其渡过流动性危机。比如无还本续贷,或为其进行新的抵押或其他金融产品支持。

那对于普通民企来说,是否也能普遍享受到这种“融资幸福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与多家民企企业主交流中发现,目前民企存在的流动性压力不容忽视。

“即使宏观数据乐观,企业仍然感觉压力不小。广东存在不少优质民企,财务相对健康。借新还旧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普遍存在,对于最需要钱的那部分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还很受限。今年有一些企业有美化财报的需求,也有一些企业主只能通过个人抵押贷款为企业续命。对于缺少抵押或质押率偏高的民企来说,银行风险敞口一旦收紧,未来资金面有不小风险。”一位深圳教育企业的财务总监告诉记者。

整体来看,广东省产业以制造业、外贸为主,而中美贸易摩擦已令不少民企感受到了压力。某车企销售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销售亮眼的某款车型今年销量大幅下滑,也因此款车型的销量下滑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回款周期延长了至少一倍。

前述国内垃圾袋生产龙头企业主也表示,该企业目前仍兼顾国内与国外市场,外贸市场份额虽大,但净利润只有3%-5%,国内市场略高达7%-8%。融资成本方面,如果没有政策补贴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普通民企在银行的平均融资成本可以达到7%-8%,其他民间融资渠道则更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纵然整体广东数据向好,但去年以来广州、深圳等地陷入困境的外贸、金融、服务行业中小民企显著增多。

一位从事了8年外贸的深圳企业主告诉记者,外贸利润率连年下滑,从最初的70%-80%下降至10%,10%的利润率如果未形成规模,将很难覆盖成本,为此该人士在今年年初关闭了公司。

理性直面曾经的不良

观当下,溯过往。有意思的是,当记者与广东省内信贷业务人士谈及近年来如何平衡业务拓展和风险时,多半都会提及2013-2015年那一轮风险暴露时期。

一位大行广东某二级分行行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几年前他曾调去省行任职,当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不良的处置。

“现在广东省行无论是业务规模、增速、利润、资产质量全行考评都位居前列,但是我们经历过很难受的时段,主要是资产质量出了大问题。2013年开始,每年新增不良的压力都有数十甚至上百亿,集中处置的压力非常大。而当时爆发风险的原因也较为复杂,一方面有宏观经济环境和广东传统产业低迷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银行贷款结构以及产品风控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了广东省金融机构的产品和风控。”他表示。

官方数据显示,广东地区上一轮不良贷款集中暴露为 2013-2015年,广东省不良率由2013年的1.07%抬升至2015年的1.57%,不良贷款余额在2014、2015年分别较上年增长35%与37%。

不过,一位大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记者,相较华北、华东一些省份,广东省整体企业融资风险较为可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广东人对于信用较为审慎。

他指出,前几年银行系统比较推崇的互联互保模式,在中山就很难推行。“客户告诉我,在钱上面,他连自己父亲都信不过,如何相信一个外人为他进行担保?”他直言,具有类似清醒思维的广东企业主很多。

不过2013-2015年的广东依然没有逃脱互联互保在全国的风险蔓延。

行业内普遍认为,钢贸危机为广东上一轮不良贷款风险抬头的主要导火索,即当时广东地区制造业与钢材贸易业受到较大冲击。但一位股份行佛山地区信贷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佛山当时出现较多不良并非行业出现严重问题,而是融资模式弊端暴露。

他指出,融资模式的弊端主要在三方面:第一是资金用途挪用;第二是联保、 互保;第三是多重质押。

首先是资金挪用问题,银行明知投放给企业的资金并非用于主营业务,早期可能投资房地产业或创设地产公司,后来随着房地产业发展空间不够,资金可能转向其他行业甚至民间借贷。“这明显是具有极大风险的,但是作为行业普遍现状,银行和监管都未及时收紧敞口。”他直言。

第二,联保、互保模式在整个银行业的推行,令短时间内钢贸产业风险集中爆发。对民企来说,互保圈的存在使企业抱团心理增强,因为联保、互保不仅要偿还本企业债务,还要帮其他企业偿还,当一家企业违约,多家企业共同违约的动机增强。

另外钢材或其他抵押品的多重质押,导致企业融资杠杆实际加大,而出现风险时银行通过处置质押物追偿价值亦面临操作困境和减值难题。

而经历过上一轮风险的集中爆发,广东地区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已经建立了自己相当清晰的思路与模式。

(编辑:周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