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经中董茜:城市群经济体 助力房企寻找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营 三亚报道
2019-08-03 07:00

城市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

用首创经中产业新城平台副总经理董茜的话来说,城市群提供的工作空间吸引更多人聚集在五大城市群,产业、交通、市场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就是城市群经济体。

“通过城市群经济体,房企再次寻找到增长极。”7月27日,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9届年会上,董茜如是阐述了城市群与房企之间的密切关系。

董茜。资料图

京津合作示范区

2013年3月,京津两市签署了《北京市天津市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提出共同规划建设京津合作示范区。2014年8月,两市又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京津合作示范区开发建设总体思路。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京津合作示范区确定为非首都功能疏解“4+N集中承载平合和试点示范项目。

至此,京津合作示范区成为北京、天津两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占地38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周期为15年,总建筑规模为2700万平方米,常住人口31万。“我们将投入2500亿元,就业人口18万。”董茜说道。

示范区从一个构想成为现实,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政策保障和产业促进措施。据董茜介绍,示范区是天津、北京两市的重点项目,享受两市的政策叠加,包括京津翼发展政策9项,北京的疏解政策18项,还有天津的产业招商政策81项,以及多项产业投资资金。在外部政策保障的基础上,示范区内部也设置了投资项目评价体系、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7项。

京津合作示范区疏解功能成效初显。今年5月,示范区已与京东方、阿里云、国家纳米院、深兰科技等等14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投资额将达到55亿元。董茜表示,随着这几年产业项目的落地,示范区近几年直接导入产业人口约3万人。

目前,示范区加快了11.8平方公里起步区全面建设的步伐,首创已投入40亿元,已开工64公里道路,其中37公里已具备通车条件。燃气、排水、热力、通信、场站等建设将于2020年全部完成,达到“九通一平”的标准,为项目的落地提供基础保障。

城市群的四要素

38平方公里的京津合作示范区,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进驻京津翼城市群的重要平台。

董茜指出,房地产企业要发展,首先要关注城市群四个核心要素,这也是房地产企业关注城市群的投资动力。第一要素是产业,产业之间的相关性越好,城市群的总体发展就会比较好。第二是交通,具体表现为可达性和时空距离,要建设可以实现当天往返和交通便捷的都市群。第三要素为人口流量、物流和资金流,它们的强度体现了城市之间的强度。第四个要素则是政策机制,要实现政策的最小化和市场机制的一体化。

以京津合作示范区为例,董茜介绍,周边的产业环境非常成熟,包括滨海新区、高新区和开发区,形成了先进的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端新型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周边的地产环境,聚集了恒大、万科、碧桂园、华侨城知名房地产企业,住的是产业人口、改善性人口和政策驱动性的人口。示范区三个定位分别是功能疏解、京津翼合作、产业创新,首创经中将用15年的时间,将示范区打造为旅游休闲、生产居住、高等教育、健康医疗等为一体的产城融合的样板城市。

对于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的趋势,董茜表示,中心城市、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尤其是城市群中的中小城市将会是房地产企业未来10年投资开发的热点。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关注最新的动态,主动拥抱城市群,把握大趋势。

(编辑:黄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