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委委员郭旭东或将离职:曾审核百余企业,业内称对IPO发审趋势影响较小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马晓嘉 北京报道
2019-08-09 16:00

IPO政策变化影响的并不仅仅是A股市场,目前IPO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其中发审委又是影响IPO 审核的核心所在,因此发审委委员的变动也被市场高度关注。

近日,有消息称证监会发审委标志人物,发行部副主任郭旭东将离职,记者也从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处证实了这一消息。

另据记者了解,郭旭东接下来的方向或是国内某民营金控集团,该民营金控集团在近两年招揽了不少证监会“下海”的官员。但根据规定,证监会领导人员在离职三年内、普通工作人员离职两年内不得在被监管机构任职,因此跳槽后郭旭东的工作方向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更重要的是,市场颇为关心,证监会发行部自去年以来频繁有人事变动,而此次发审委核心人员的郭旭东变动是否会影响 IPO审核趋势的变化。 

郭旭东或将离职

郭旭东是发审委的“五朝元老”,除任第十八、十七届发审委委员外,此前的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发审委都有她的身影。

不过,郭旭东经历要分几个阶段来看,其留给市场的印象主要是在17届发审委期间。

据公开资料显示,郭旭东曾任职于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工作,1998年进入证监会,曾任会计师监管处处长,负责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土地等中介机构的资格认定和监管。任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独立审计准则小组成员。

正如其背景所显示的一样,一些投行人士对郭旭东的印象深刻,北京地区一家券商资深保代人士22日对记者表示:“这两年有几次发审培训听过郭主任讲课,大家对她印象很深刻,很专业很干练,她对投行的业务要求严厉。”

沪上一家券商投行部的人士则告诉记者:“郭主任在发审会上比较强势的,问题都比较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郭旭东发审委员的形象也清晰体现在发审数据层面。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郭旭东是第十七届发审委所有委员中审核企业数量,否决企业数量最多的发审委委员,是名副其实的IPO守门人。

郭旭东在任职第十七届发审委委员期间一共审核了149家拟IPO企业,其中通过审核的企业有105家,未能通过的企业有44家(广义口径,包含了暂缓投票,取消审核的情况),也是唯一一位审核企业数量超过100家的委员。

2019年2月1日,郭旭东正式被聘任为第十八届发审委委员,完成连任。而在第十八届发审委任职期间,郭旭东审核项目通过率相较上一届有了明显的提升。

根据 Wind 统计的数据显示,第十八届发审委开工后,郭旭东一共参与了31个拟IPO项目的审核工作,这其中未通过的项目仅有3个,郭旭东最近一次参加发审会审核的项目便是近期正在发行阶段的年内最大 IPO中国广核。

新一届发审委从筛选到成立历时不短,同时入选委员也通过了层层考核,作为发审委核心人员,郭旭东可能出现的工作变动也给本届发审委带来一个问题,是否有人会接替她的工作,这个人是谁,是否还要履行此前的一套流程。

对此,证监会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中明确, 发审委委员的解聘不受任期是否届满的限制。发审委委员辞职解聘后,中国证监会可以增补新的发审委委员。

目前根据市场猜测接任郭旭东的或是之前赴上交所指导科创板审核工作的发行部副主任李维友,但本报记者尚未证实这一消息。

发审趋势是否会变化

郭旭东的人事变动只是去年以来发行部人事变化的缩影,记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发行部副主任级别的官员数位出现了变动,而此次郭旭东可能的变动更是让市场猜测是否会影响目前的 IPO 审核趋势。

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保代人士认为:“官员变动消息出现前,IPO 审核节奏已经出现了变化,我觉得目前的情况下发审委委员还是要服从监管层整体对发审节奏的把控,个别人员的工作变动对于 IPO 发审工作的影响不大。”

实际上,正如该人士所讲,郭旭东铁面发审委委员的印象出现在第十七届发审委,也就是首届大发审委大面积否决项目的时候,但从大背景来看,当时证监会在 IPO 常态化推进的过程中,急于纾解 IPO 堰塞湖的压力,伴随着高否决率的还有严格的现场核查。

但今年年初 IPO 堰塞湖阶段性纾解,IPO 通过率大幅回升,从之前的数据可以看到,郭旭东在第十八届发审委任职期间,数据并非“铁面”,通过率远高于其在第十七届的情况。

与此同时,今年 IPO 审核节奏变化更加复杂。在以往的年份,IPO审核变奏都是以年计数的,甚至在个别极端的年份里,IPO闭闸或收紧的周期超过了一年,但2019年行至8月已经出现了数次IPO审核节奏预期的变化,对于企业和机构来说,2019年的IPO情况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判。

先是在2018年IPO堰塞湖得以纾解的背景下,IPO通过率大幅回升至90%前后,监管层也一再表态需要IPO和并购重组两条腿缓解资本市场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在科创板设立推进的过程中,一些市场观点预判IPO也进入了一个宽松周期,因此短时间内机构推动海量企业申报IPO,很快IPO堰塞湖问题又重新出现。

如今IPO堰塞湖问题再临,监管层两项重要手段重出江湖,即抬升IPO否决率和有针对性的现场检查,这两项手段在2018年创造了非常好的效果。

而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最能够证明IPO堰塞湖开始松动的信号——拟IPO企业撤回数量已经有了明显抬头的迹象,加上近期发审会连续否掉创业板企业项目,IPO审核申报节奏又处在新一轮重新平衡的过程中

因此,无论未来接替郭旭东发审委一职的官员是谁,很大程度上也必将践行上述的监管逻辑,发审委委员个体的变动对整体发审趋势的影响并没有市场一些观点预期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