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两轮涨价,共享单车都骑不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清清,实习生黄嘉敏 北京报道
2019-08-09 17:34

之所以纷纷提价,体现出共享单车企业迫切的盈利意图,然而它们能够如愿吗?

共享单车被视作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绝佳选择,每小时收费仅1元的计费规则也使得共享单车深受上班族等人群的青睐。

然而今年起,网友却齐呼“共享单车都骑不起了”,共享单车“高贵”了起来吗?

低价不再

今年8月前,共享单车迎来了两轮涨价。

第一轮涨价在三四月,正值天气回暖、用户对共享单车的需求增大的时候。

小蓝单车自3月23日起将起步价调整至1元(含前15分钟),超过15分钟的部分收取时长费,每15分钟0.5元。此前的费用仅为每小时1元。

在3月29日更新计费规则后,4月8日起,摩拜单车在北京地区开始实行新的计费规则,计价规则与小蓝单车一致。

哈啰单车自4月15日起在北京地区实行了新的计费规则,每15分钟收取1元,骑行一小时费用为4元。

第一轮涨价还只是分时段计费,第二轮涨价,共享单车则开始调整起步价。

在北京试行涨价后,7月26日起,摩拜单车在上海、深圳、佛山、厦门和广州这5个城市宣布新版计费规则,在5个城市的计费规则并不相同。

如上海地区起步价为1.5元(含前15分钟),超出15分钟后,每15分钟收取0.5元时长费;在深圳,起步价则为1.5元(含前30分钟),超出30分钟后,每30分钟收费1元。也就是说,同样是骑行一小时,在上海收费是3元,在深圳收费则是2.5元。

青桔单车在成都等地区每半小时收费调整为1.5元;哈啰单车在南京等地区收费也调整至每半小时1.5元。

而在涨价前,共享单车收费普遍为每小时1元。

涨价就能盈利吗

在补贴大战下,共享单车“烧钱”已成事实。去年年底ofo小黄车的“退押金事件”仿佛还历历在目,超过1000万的小黄车用户不得不踏上了退押难的维权道路。

除了ofo之外,其他共享单车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小鸣单车在今年3月27日开始正式进入破产程序。更早的时候,2017年5月,仅经营了5个月的悟空单车宣布停止经营。8天后,3Vbike也宣布停止运营。

作为共享单车曾经的“明星企业”,摩拜也亏得不轻。自2018年4月4日美团放出已全资收购摩拜单车的消息后,摩拜单车的营收状况开始计入美团的财报。据美团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美团经营亏损111亿元,调整后净亏损85亿元,光摩拜就亏损了45.5亿元,“贡献”了约54%的亏损。

小蓝单车在滴滴出行接盘前一年年底突然倒闭,滴滴出行还拥有自有的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但滴滴出行自身尚未实现盈利。

在共享单车持续亏损的行业现状下,仅有哈啰单车宣布盈利。在今年4月15日举行的2019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高峰论坛上,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表示,哈啰出行共享单车已开始盈利。

之所以纷纷提价,体现出共享单车企业迫切的盈利意图,然而它们能够如愿吗?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7月31日发布了《关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2019年上半年运营管理监督情况的公示》,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日均骑行量为160.4万次,日周转率仅为1.1次/辆,4家共享单车平台选择退出运营或整改。

如此低的周转率,表明共享单车在北京的投放总量严重过剩。在车辆严重过剩的同时,部分共享单车带来的体验感似乎也不是那么让用户满意。

21Tech记者亲自体验了小蓝单车、青桔单车、摩拜单车和哈啰单车后,总结了以下骑行感受:

以海淀区中关村一带为例,小蓝单车的数量最多,其次是青桔单车和摩拜单车。

小蓝单车青桔单车车辆外观较新,排放相对整齐,蹬车较轻松,且在车辆未被损坏的情况下(记者暂未看到损坏情况),均有前后车灯、车篮和挡泥板。偶尔能碰见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的运输排放人员。

摩拜单车车辆老化和损坏严重,蹬车相对吃力,且有的车没有前后车灯和车篮。有的车款脚踏板和锁的间距设计不合理,开锁时间相对长,有关锁却不停止计时计费的情况。美团专属摩拜单车数量较少,车辆外观较新但蹬车仍然相对吃力。

哈啰单车部分车辆看着陈旧,但车辆损坏情况较摩拜单车少,且是这4种单车中蹬车最轻松、开锁时间最短的车辆。

此外,中关村一带还有较多的ofo小黄车,记者尝试用支付宝扫码骑车,显示“获取服务授权失败”或无反应,ofo小黄车APP端显示充值余额才能用车,20元起充。

不过,有ofo小黄车修理人员向21Tech记者表示,目前仍然会经常修理保养车辆。

车辆老化和损坏严重、需手动停止计时带来的较差的体验感,再加上共享单车涨价后,失去了作为“最后一公里”交通工具的价格优势——一些用户宁愿走路,也不愿再额外花一笔钱去骑车,还是体验感并不一定好的单车。

运维管理难以降低成本

经过了几年以低价和免单抢占市场的阶段,涨价是共享单车对盈利模式的一种试探。共享单车企业和投资方更理性了,资本蜂拥也开始退潮,共享单车真正到了企业去运营的阶段。

鉴于政策和成本原因,共享单车企业目前已不能无序投放车辆,并且许多城市的共享单车投放总量过剩,求规模似乎不再是明智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市场还是要盈利呢?

“目前的话,企业的盈利比起市场和规模更重要,大家也能看到,摩拜被美团收购的时候亏损比较大,不说盈利,起码是降低投入和成本方面的工作比较大,单车要实现盈利还蛮困难的。”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在接受21Tech记者的采访时表示。

顾大松认为,共享单车里面也有一个潮汐现象,真正要解决和平衡潮汐现象,运输、人工和车辆成本会很高。涨价能不能带来这种平衡,目前还不确定,共享单车在往这个平衡努力。

这实际上是共享单车的停放问题,顾大松此前也多次提到“共享单车最大的问题在停放管理”。在早晚高峰期阶段,共享单车聚集在地铁口和居民区,这种单车停放调度能够增加车辆的周转率。但靠GPS定位和用户自觉,还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在共享单车的管理方面,住建部门和城管部门都在探索如何有效地管理共享单车。“有的地方的城管部门投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来做这个工作,有时候相当于就是帮共享单车企业来管,这块的压力还是重在城管部门。”顾大松表示,共享单车企业自身也要承担主体责任。

除了管理,共享单车的运维成本也很高,尤其是单车的折旧成本。单车损坏会极大地降低用户的体验感,要减少这种折旧成本,企业不但要在车的质量上把好关,还要在运维人员上有很大的投入。

要真正实现盈利,就需要控制运维成本。除此之外,共享单车还要优化盈利模式。

融入更多O2O场景是目前主流共享单车企业的一个共同的选择。

  • 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后,美团APP增加了摩拜单车入口;

  • 哈啰出行在发展共享单车的同时,还发展顺风车、出租车等业务;

  • 滴滴出行APP更是拥有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的入口。

通过融入等多O2O场景,形成为APP导流的前置入口,实际上也是通过利用用户黏性和联动效应来提升整个出行业务的发展。

从摩拜的经验来看,这种方式并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摩拜单车的涨价被外界视作缓解巨额亏损的行为。

开发新的盈利场景,也是目前共享单车企业在探索的方向。事实上,许多共享单车企业也在提供共享电动车,尽管电动车的成本比单车的成本高很多,但共享电动车带来的收入和管理上的便捷也是企业看重的点。

摩拜单车、哈啰单车均提供电动单车,也有像小蜜单车这种只提供共享电动单车的企业。一方面,电动车的收费远高于单车;另一方面,由于电动车通过电控制,车辆的信息化会比单车好做,这就有利于规范车辆的停放和控制。

来源:21Tech(News-21)

(编辑: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