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高水平商品期货市场应有大量现货交易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靖云
2019-08-13 07:00

8月12日,20号胶期货正式挂牌交易,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今年以来,除继续扩大品种开放外,针对市场调研中各方反应的问题,证监会从加强开放下的市场监管和健全市场法制等方面推出了相应的措施,使得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环境进一步优化,境外投资者参与度稳步提高。据介绍,证监会将围绕五个方面推动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强国,中国既是世界第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也是主要的制成品出口国。但是,中国缺乏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因而导致高昂的经济成本。业界在一直讨论提升中国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建立高水平开放的国际期货市场。

此次橡胶期货开盘之际,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商品期货对外开放,也是在回应这一诉求。从具体的措施看,引入境外投资者,加大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国际参与度和推介力度将是主要的方法。

目前,具体的举措还需要讨论。一个高水平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必然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但是国际化并不等同于国际交易者增加。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期货市场最大的增量也会在中国。通常而言,一个具有定价能力的国际商品期货市场,必须要是一个流动性非常高的市场,交易越能方便达成,交易安全且成本低,就越能吸引到投资套利者和套保者,越能集中形成交易定价,也就越能发现商品价格,从而形成商品定价权。

要形成这样一个市场,商品品种覆盖面要广,市场体系要完善。比如,CME集团的期货品种达到180余种,ICE达到了1200种,如此庞大的交易品种伴生的是已经24小时不停歇的交易市场、随时随地的便捷交易模式。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也必须要有高效的监管,比如美国的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有商品交易期货委员会、全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三级监管。同时,由于商品期货交易本身的金融属性,美国国会的银行委员会和金融机构服务委员会也进行直接监督。对于变化莫测的商品期货市场,这种执法、立法、行政的多维监管体系其实也捉襟见肘,但至少保证了立法和执法层面的与时俱进,比如《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案》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立法迭代。

所以,商品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要以有效增强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为目标,必须在交易品种体系和交易市场规则监管方面考虑对标国际市场,增强自己市场的竞争力。市场建设要加强,市场监管体系要改进,《期货法》等法律体系要逐一推出。既要关注长期战略,也必须有短期目标。这个短期目标,就是增加商品交易期货的参与者。

国际投资者广泛参与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固然重要,但当前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中国期货投资者结构问题。

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最大的价值在于价格发现,而这一方面恰恰是目前中国期货市场需要完善的。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确是其主力,但一个成熟的商品期货市场,其市场主体中应有相当大比例是现货投资人。

美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有60%是从事生产、物流、贸易、加工的现货企业。著名的全球金属交易所LME,六成交易者是银行、实业企业和一般金融投资者,现货投资者一直保持相当比例。与这些发达的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比,中国的期货交易市场需要更多现货投资者,特别是现货贸易商。

其实,商品期货市场本就是现货贸易商最早推动形成,并且逐步建立交易体系和规则。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要进一步发展,并不是要专门对标先进,而应该补基础,如何推动现货贸易企业加入期货市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同频,这是市场设计需要进一步考虑的。

推动期现交易同频,不仅对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能真正推动大宗商品“中国价格”的形成。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商品贸易可谓中国经济流通的核心,而对中小企业而言,保理等贸易金融是主要的融资渠道。现货贸易中形成的商业信用需要进一步被金融市场认可接受,从而成为企业融资和交易的支撑。要打通这些市场环节,商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同频,是必须要加速推动的。

(编辑:欧阳觅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