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率10年新低!90后“单身族”图谱:他们为什么不结婚?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洁,实习生莫甜甜 广州报道
2019-08-22 11:49

结婚是真花钱。

近日公布的《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让不少人长吁短叹:2018年全年,我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13.9万对,比上年下降4.6%,结婚率为7.3‰,比上年降低0.4个千分点。这一数据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

日前,年龄最小的“90后”都已逐步步入适婚年龄,成为结婚的“主力军”。民政部报告显示,2018年结婚登记人口年龄分布情况中,在20-24岁的有435.6万人,在25-29岁的有736.2万人,远远高出其他年龄段,而他们都是90后。

不过,作为正值婚姻和生育黄金年龄的90后,婚姻情况参差不齐:有的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母,有的结婚又再离婚,有的则坚定抱着“不婚”的主意。

他们在想什么?

单身族一:坚定不婚者

许君雅(化名)是一位在上海做销售的姑娘,标准的“90”后,谈起婚姻,她的态度是坚定的“不婚不育主义”。

“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的影响,让某个个体选择了不婚,这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应该理解和尊重。结婚和不结婚只是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对错。”她表示。

谈起婚姻的想法,君雅认为,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更多的都开始追求精神层次。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也在改变,以前很多为了结婚而结婚,现在很多人慢慢不再把结婚看做必须要完成人生使命的任务,或者说不会为了结婚而随便找个人将就。

另一方面,现代城市的生活成本很高,结婚生子很可能会带来很多难以承受的负担,无论是经济还是对家庭的责任,不结婚或许也是一种逃避。

她认为,当前社会很多现象,包括出轨、家庭矛盾升级等各种事件频出,也造成了人们对于婚姻的恐惧和不信任。

目前,君雅把重心更多放到了工作上,但她并不认为单身与工作投入有直接的关系。“不单身的人,为了和伴侣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可能也要更多地投入工作。单身的人可能压力相对较小,生活也许也有很多工作以外的活动。对于我自己而言大概是公私分明的状态,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重心。 

单身族二:找到合适的就结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90后的“单身族”中,更多是还在寻找的人,他们的口头禅是“找到合适的就结婚”。

比如李鹤(化名)就是这样一位男士。

“合适我是这样理解的,找到合适的另外一半,可能是她本身的性格,或者三观、外貌合适;也有可能是时间环境合适,比如年龄大了,家里催了,自己也感觉有压力了,然后比较积极去相亲。这样也快,可能几周就能结婚,先结婚后谈恋爱。当然,我还是想找个合适的女朋友好好谈谈恋爱,再结婚。”李鹤说。

他出生于1992年,已经开始受到父母和周围朋友的压力。

“父母的心愿是儿女有个家,过得开心,找对象这种事不能急躁,但也不能没有动作,不是来者不拒,也不是越多越好。所以我家里面给我介绍我也都去,交流一下,万一就合适了呢。但交流后,还是发现不合适呗。”他说。

和李鹤相比,陈玲(化名)也是认为“不结婚不好”,但却又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她是一位博士后,90年出生,因为一直在外地上学然后又工作,自己也比较有主见,所以家里催婚的压力还不算太大。

目前,她也相亲了好几次。“相亲的话有三四次吧,我觉得别人给你介绍相亲的话,说明你们基本上条件是相匹配的,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工作和婚姻都很重要,应该去尽力平衡。”

不过,陈玲认为晚婚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现象,也很常见了。

单身族三:走出“围城”

和没有结婚但仍然期盼婚姻和一些“90后”不婚族相比,93年出生的张婷(化名),已经离过一次婚了。

“我在20岁当天领证,步入了婚姻,然后又走出来。”张婷说,“我现在单身,以后随缘,对婚姻确实很失望,但还是期待有一份爱情。”

谈到婚姻,她排了一个序列:人品,另一半的家庭环境,稳当的工作,上进心,对人对事的态度。

谈到90后对婚姻不同的选择,张婷表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些人觉得该有一个家,自然就结婚了,不在于早还是晚。有些人奉子成婚,自然就早早结婚,有些人渴望家庭,想要一个属于自己家。不婚的有可能是对于婚姻的恐惧,不想养孩子,工作压力,主要的还是经济压力的问题。”

当个性与现实压力冲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90后的“单身族”,都谈到了各种压力问题。

比如,君雅就是如此。“不想要孩子,另外觉得养育孩子需要付出很多时间金钱精力。”

更多人则提到了金钱压力。

“结婚是真花钱,我们家那边3-5万就行了,比较合理的。但我身边彩礼最高的是100万,这只算礼金,不算房车。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有时候也很无奈的。”李鹤说。

谭浩(化名)在一家国企上班,他也认为,结婚率低与压力大有关。“我觉得和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有关,不少人对婚姻家庭有心无力,既然这样的话还不如不结婚。”

不过,90后又是希望突出自己个性的一代。

“我是从2008年开始在广州做婚庆到现在。2009-2014年婚礼是最多的几年,几乎每周周末、节假日都是有婚礼的,包括中秋和愚人节都是有婚礼。”李翔宇(化名)是一家广州的婚庆负责人,他表示,2009年到2014年之间,平均一个月15-20多场婚礼。

“现在婚礼少很多,平均一周也就2-3场婚礼,旺季也就10场左右,淡季的话也就2到3场每个月。”李翔宇说。

这背后的差别是,现在的结婚主力军从80后转变为90后,90后的低结婚率,已经被他早早感受到了。

但李翔宇指出,90后要求更多个性化。“2015年之前结婚的都是80后,他们当中的60%到80%都会选择套餐主题婚礼比较多,私人定制比较少。90后的思想比较独特,追求个性。”

“2008年到2010年之间,婚礼所采用的道具相对简单,就是布置简单的气球之类的;2010到2015年,在场地、仪式、人员调配上都开始变高;2015年之后到现在,档次又上升和提高了,以前都是平面,而现在大部分的道具都开始立体化、逼真化,追求婚礼当天的还原度要和策划上要一致。”

一方面是婚礼“定制”以突出自己的个性,一方面是难以承担的高昂花费与压力。在这背后,很多90后仍然在婚姻的现实与梦想中徘徊。

(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