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贸区方案解读: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大片区有何差异化特色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海平 南京报道
2019-08-26 18:19

“纳入自贸区的范围比我们之前预计的要大,这是对我们发展最好的鼓励。”

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地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新一批自贸区扩容,是对既有自贸区先行先试成功经验的肯定,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布局的进一步完善,让中国以自贸区为代表的高水平开放进入到了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新阶段。

三大片区各有何定位

从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看,江苏自贸区实施范围119.97平方公里,覆盖了南京(39.55平方公里)、苏州(60.15平方公里,含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5.28平方公里)、连云港(20.27平方公里,含连云港综合保税区2.44平方公里)3个片区,将按国家要求承担“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两大战略使命。

从地理位置看,南京、苏州位于扬子江城市群南部,即传统的苏南地区;连云港则在江苏北部,是重要的港口城市。

其中,南京片区主要依托江北新区。这是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将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则是全国开发区的排头兵,将着力在开放创新融合上取得新突破,打造全方位开放、国际化创新、高端化产业、现代化治理等4个高地;

连云港,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将着力打造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和“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重要支点。

曾参与江苏自贸区课题研究的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张远鹏对记者表示,本次获批的方案覆盖面广,有利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有利于江苏全方位对外开放。

“对江苏来说,最重要的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剑教授指出,江苏2018年提出要重点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大多数都是自贸区应当聚焦发展的“硬核”产业。

体现实体经济发达的省情

从《总体方案》看,江苏自贸区将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实施三项探索和三个示范。

三项探索是:

一是,探索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开放转变,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强化对全球高端和创新性生产要素的吸引和集聚;

二是,探索“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并举,着力提升双向投资及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更高层次上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三是,探索开放与创新融合,着力将开放型经济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实现高水平开放与高层次创新协调发展。

三个示范是: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形成优化创新环境、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示范;

二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形成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示范;

三是,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形成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示范。

多个江苏省内学者受访时认为,本次江苏自贸区方案中最大的特色是体现了江苏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达的省情,对制造业给予了更高关注,强化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将在总行的指导下,进一步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关政策。”人行南京分行新闻发言人联络处人士这样答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从南京、苏州和连云港的三个片区组成看,对江苏全省高水平小康、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更大。江苏省社科院区域所副研究员何雨认为,就江苏方案来说,以江北新区为核心,以苏州、连云港为两翼,对省域的东西南北都有覆盖,有利于江苏的创新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南京江北新区跻身自贸区的意义更为重要。一方面,南京都市圈目前正在不断扩容,以不断弥补省会城市发展的空间不足;另一方面,在何雨看来,南京虽然位于东部地区,但是其与中部毗邻,有承东启西之独特作用,因此江北新区作为自贸区南京片区的核心,同样可以放大,超越自身发展成为连接中部崛起的一个支点,而这也是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三角西翼中心城市的新动能、新支点。

对连云港来说,则是启动后发追赶型现代化之路的另一个契机,有利于带动苏北地区高水平开放;对苏州来说,这是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高层次对接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次契机。

“纳入自贸区的范围比我们之前预计的要大,这是对我们发展最好的鼓励,”连云港徐圩新区管委会下属企业的一位高管对记者说,“我们这里最适合发展大工业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总体方案》还要求江苏更好探索“走出去”。从2018年江苏境外投资看,新批项目786个,中方协议投资约948424万美元,同比增长24.37%、1.65%,领先于全国。

此外,江苏自贸区还将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建设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窗口,打造长三角协同创新共同体,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