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电子刘曙峰:金融科技公司的N种“死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包慧 哈尔滨报道
2019-08-29 07:00

《21世纪》:现在技术和金融业务的融合越来越深入,您怎么看待金融和技术的关系,恒生电子未来会不会直接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

8月23日,恒生电子(600570)在哈尔滨发布了智慧金融的新基础设施——恒生数据中台Powered by Alibaba Cloud。恒生电子总裁刘曙峰当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恒生数据中台Powered by Alibaba Cloud从AI技术到业务场景之间的AI应用工程平台,望赋能金融机构在金融智能化时代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刘曙峰认为,流量红利已经是过去时了,现在是中台红利,看内功和管理业务的高效。金融零售业务都已经实现了全面数字化,未来五到十年的一个确定性趋势就是金融机构的整体系统架构升级,架构体系的数字化可以帮助机构抢占未来五年十年的竞争优势,可能会极大改变行业格局。

刘曙峰。资料图

AI技术正处大规模应用前夕

《21世纪》:恒生电子已经与券商、基金、银行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都有合作,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科技化需求差别如何?

刘曙峰:资管新规之后,整个金融行业都在向主动资产管理演变,这对机构的核心资产识别能力要求很高,这三类机构各有不同的优势。银行在资金端更有优势,券商则在资产端更有优势,公募基金则是投资者教育做得最好的行业,投资者对基金产品及行业的认知度较高。

但对科技应用的差异主要还不是看牌照,而是看业务。你做的是零售业务还是资管业务?不管是在资产端还是在负债端,谁能更好的应用科技的力量去识别底层资产的风险、去了解客户、去完成高效率的匹配,谁就抢占了先机。

《21世纪》:传统金融机构和新金融巨头近年都在发力人工智能,恒生电子在人工智能上有什么计划?

刘曙峰:人工智能之所以在最近几年发展很快,是因为深度学习背后的大数据、计算能力在指数级增长,神经网络等技术也进入新发展阶段,因此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商用,目前可能很快可实现大规模应用。

在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如何应用,这之间也有很大的鸿沟,过程常被称作工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否在各个行业得到应用,还需要工程的过程,我们今天发布的数据中台就是一个工程化应用的平台,既是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落地的工具,也是算法研究的工具。

《21世纪》:这一年来,金融科技行业本身,以及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恒生电子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刘曙峰:就是建中台,这是我们今年特别重要的变化。比如说财富管理业务,之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客户和营销的过程,接下来更多要关注资产的配置,从客户服务体验提升到客户根本效益提升,客户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收益,而不是服务有多贴心,多简单,多流畅。简单说,就是更多关注怎么帮客户赚钱,怎么帮客户管理和适配风险。

《21世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能给金融业带来很多好处,但它们会不会同时带来一些潜在风险?

刘曙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方向是很明确的,在很多领域都有成功的案例。

人工智能用于被动投资领域还是相对容易的,但贸然用于金融领域的交易是很危险的事情,目前相关的应用我们还在实验室阶段不断跟踪优化探索。比如说机器是根据统计上的相关性来判断结果,当突然出现系统性变化的时候,所有的相关性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可能导致原本不相关的出现同步共振,这是极度危险的事情,比如闪崩。

神经网络目前还存在黑箱子,用于实际账户操作的时候危险性很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数据资产的保护,用户的在线行为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到底归属于谁,产权法律层面还没有非常清晰。我们的理念是数据不动算法动,充分尊重数据是客户的、是投资者的,所有的使用都需要得到授权。

《21世纪》:我们看到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等都在积极发展金融科技,你对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什么判断,会带来哪些机遇、又有哪些新挑战,你预判行业在五到十年内的大趋势和机会是什么?

刘曙峰:金融科技上半场更多是前端和零售的变化,这部分的变化已经基本完成。现在进入下半场,要实现业务和风险全面数字化,所以整个系统架构要升级上来。但是架构的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前端可以快速试错,基础架构不升级再往后就跟不上了。有些先行者已经充分展现出完成架构升级后的竞争优势。架构体系的数字化可以帮助机构抢占未来五年十年的竞争优势,一两年内看不到,但五到十年可能会极大改变行业格局。

“P2P就是一个混淆了技术和业务的教训”

《21世纪》:现在技术和金融业务的融合越来越深入,您怎么看待金融和技术的关系,恒生电子未来会不会直接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

刘曙峰:科技对金融并不是冲击,而是转型升级的机会,基本的演化规律是从前台往后台,从简单到复杂业务的推进演化过程。

我们不会介入金融业务领域,我认为应该让“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首先恒生的定位是科技,不碰业务,其次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做业务是需要持牌的。不能把业务和科技混为一谈,不然就会掉进陷阱里面去。

现在行业里面很容易混淆业务和技术,比如说 P2P就是一个混淆的教训,看起来是一个技术的产物,但是忽略了金融业务本质的风险问题,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21世纪》:近期的中美贸易问题,让我们看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恒生电子是国内金融科技行业的龙头企业,如果说五年之后公司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战争中胜出,你觉得赢的关键是什么?公司在今天体量还可能死吗?如果会,是什么原因?

刘曙峰:今天技术的进步非常快,迭代也非常快,我们被市场看好,更多是因为技术的力量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越来越重要这样共识的形成,不在于恒生做得有多好。

企业的消亡是大概率事件,企业的生存反而是不容易的事情。在技术迭代越来越快的背景下,企业平均寿命是下降的,一个行业在五年之内都会变好或者变得面目全非,每一家企业都处在危与机迅变之中。

如果未来恒生会死肯定死在跟不上市场,没有抓到技术变化的趋势,或抓错了方向,这是一个死法。忘记了客户第一的初心也会死。第三个死法是没有解决好组织发展和员工激励的问题。当然还有第四种、第五种、第N种等一万种死法。

《21世纪》:上一次在公司里发火是因为什么事情?

刘曙峰:最近一次的发火,是因为客户第一的价值观的问题,看到一些没有把客户放在第一位的现象,企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似乎已经动摇了这个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有些淡了。

《21世纪》:目前最焦虑的是什么事情?

刘曙峰:还是客户第一没有做到位。公司大了,这个价值观如何传承落实,这是我目前最焦虑的事情。恒生有20多年历史,我个人的使命是推动恒生在新时期还要有持续变革自己的能力,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始终站在技术的前沿。

《21世纪》:最近在读什么书?闲暇时间怎么度过的?

刘曙峰:最近在看大学的高等数学。我希望能更好理解模型,建立模型思维。认知无垠的宇宙和世界需要突破个人的限制,唯一可能性工具就是借助数学模型,否则你的认知都局限于你的经历和过去,无法想象无限的概念,算法可以提供一个工程师认知世界的方式。

《21世纪》:能否讲一个在公司创业中令您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

刘曙峰:早期的艰苦创业时期跟客户一起睡机房的艰难历史,这种创业精神的重点不是打鸡血,而是你做出一些事情,能改变一些东西。我把恒生电子的使命感归结为工程师精神,数字世界是由工程师定义的,创造更好的改变,跟我们最早的创业初心一脉相承。

一个真正的工程师会有这样一个动力在,改变自己改变同伴改变世界。我最初是一个工程师,现在也还是一个工程师,这两年我越来越觉得,我们不是研究机构,我们是一个面向行业的科技公司,本质是用工程的方法去实现万物,是我们价值实现方式。

(编辑:李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