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谈自动驾驶:L3不适合量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彭苏平 上海报道
2019-08-30 18:56

具备量产条件的自动驾驶一定要是“人不响应你的接管,你还有办法” 。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无人驾驶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自动驾驶量产对人工智能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无人驾驶量产,需要颁布中国安全标准,并抓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李德毅表示,因为长期掣肘于成本,自动驾驶的量产“泡沫”已经过去,目前自动驾驶行业走过了探索期、孵化器,正在经历规模化发展期,力图完成“10到10的N次方”的转变。但“最后一公里很难走,魔鬼都在细节里”。

根据上海市政府此前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到2030年,上海要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李德毅认为,在这种背景下,2018-2025年将会很艰难,“担子很重”。据他预计,到2035年才能实现每年生产的新车都是L4级的自动驾驶汽车。

他认为,自动驾驶有四个应用场景,包括自主泊车、定点接送、快速公交,以及有限地域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这四个应用场景中,三个是商用车,一个是乘用车,所以他认为,无人驾驶量产应该从商用车入手,而不是从乘用车入手。

他呼吁,自动驾驶发展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制定一套安全安全标准,而不是纠结于解释什么叫L3、什么叫L4。

安全等级标准不是自动驾驶等级标准。“比如说拖拉机在田间,周边没有什么人,如果开了一百次,一次出错行不行?能不能让这个拖拉机在农间工作?港口、码头、矿山千分之一,高速公路万分之一的出错率敢不敢?” 

李德毅表示,希望政府把安全标准定出来,可以给从业人士提供参考。“怎么测你不能穷尽所有场景,但有很多办法来做概率测试。”

李德毅还认为,L3并不适合量产,自动驾驶聚焦L4量产已成定局。在L3级别,人类司机仍要坐在车内并保持注意力,以备在突发情况下随时接管车辆。但李德毅认为,具备量产条件的自动驾驶一定要是“人不响应你的接管,你还有办法” 。

此外,自动驾驶的产业链非常长,边际成本高,上游产业发展也不完善。他建议,各人应把自己专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把产业链拉长。

“刚才有个小伙子什么都搞,又搞传感器又搞认知。我说你公司多少人?你搞雷达科技可以搞一辈子的,你要是再搞一个别的,可以搞两辈子,所以最好把东西聚焦到一个点上,做到一流水平,否则很麻烦。”

他指出,自动驾驶领域三个产业很重要,一是自动驾驶地图,二是机器驾驶脑,三是线控底盘。“量产线控底盘,既是传统车厂的护城河,也是鬼门关。因为你搞不好,造车新势力搞好了,你就被颠覆了。”

(编辑: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