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国资国企改革破冰:上海锚定2022年 推动竞争类企业整体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赛男 上海报道
2019-09-06 07:00

9月5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了2022年的目标。

方案指出,到2022年,上海市将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系列成果,建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国有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党委领导作用,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企业经营机制,基本完成竞争类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将一批企业集团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或领先国内同行业的知名品牌。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主要措施,包括7个方面26条改革举措。目前,方案已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今年8月20日起实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上述多个措施与资本市场有所相关,比如加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运作,采取股权注入、资本运作、收益投资等模式;混改方面,则要求推动竞争类企业基本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分析人士认为,上海是国资重镇,国资国企改革整体走在全国前列,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而且改革条件较为成熟,实质推进的预期较强,区域性综改方案的落地有望进一步推动改革加速,而相关概念板块也有望迎来一波行情。

上市公司探路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去年底的一次通气会上表示,上市公司已成为国有企业混改的重要载体,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中约65%已进入上市公司,省级国有企业约40%的资产进入了上市公司。

上海是公认的国资改革第一重镇,而其改革往往从上市公司出发。上海国企上市比例较高,有较好的资源基础。目前,上海297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03家国有企业,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就有69家。去年底开展的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中,上海共有9家地方国企入选,其中不乏上汽集团(600104.SH)、老凤祥(600612.SH)、上海电力(600021.SH)等上市公司。

反观此次区域性综改方案的具体举措,分别在国资管理体制、混改、企业动力、国资布局、公司治理、党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方面提出了要求,而这些举措已经在不少公司的改革中有所体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海电力了解到,公司正全面推动“双百行动”改革重点任务落地,已完成党的建设与上市公司治理有机结合、优化董事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结构、火电企业劳动用工契约化管理试点等改革任务。其他改革任务也正在按照计划和时间节点积极推进中。

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样是改革重点之一,此次方案强调了公众公司的导向作用。方案提出,“推动竞争类企业基本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加快符合条件的竞争性业务上市发展。加大对新兴产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培育、指导和服务,推动一批企业实现多地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下属企业实施混改。”

在推动资产上市方面,典型的如东方创业(600278.SH)。最新的公告显示,东方创业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将其下属贸易类资产、物流类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目前,重组工作进入资产审计、评估环节。

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方面,上海老牌国企老凤祥引入了央企国新控股成为新的战略投资者,并且以入选“双百行动”为契机,解决了由来已久的股权固化问题。通过市场化交易,老凤祥控股子公司21.99%的非国有股股权得以退出,实现了股权有序流动。

此外,方案鼓励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淡化资本的区域、层级和所有制属性,实施横向联合、纵向整合以及专业化重组,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同时,积极开展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扩大员工持股试点范围,适度调整员工持股企业与所在企业集团交易限制。

以上汽集团为例,其旗下的车享家公司作为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在2015年实施股权激励后,营业收入从当年的3亿元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20.1亿元,还完成两轮融资。

混改“上海路径”

从历年国资改革的步伐来看,混改是上海的主要路径;而在推动混改上,推动竞争类企业上市又是重要举措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底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推出以来,上海国资国企的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得以加速推进。到2017年底,上海整体和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企业已经占竞争类企业总数2/3。2018年,上海继续提速,加快符合整体上市标准的核心资产上市公司调整管理架构。这次,上海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到了2022年基本完成竞争类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资本市场是进行混改最好的方式,畅通的资本市场最容易实现股权多样化,而且比较分散。通过上市把国有独资公司变成公众公司,对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有比较大的好处,另外变成公众公司之后,更为透明,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和运行结构。”9月5日,一位北京的国资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而在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方面,同样需要深入研究上市的模式。

该专家表示,“以往我们上市一般把优质资产单独上市,但由此形成了一堆存量资产,存量资产的消化处理时间比较长。而且作为上市公司容易形成关联交易,比如与母公司形成利益输送等,对上市公司不利。所以我们鼓励整体上市,在整体上市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实现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然后对存量资产进行消化。”

此外,一位上海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作为机构人士,最关心的是国企资产证券化后的定价。在上市之后,需要完善国有资产交易定价定制,尤其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方式,需要建立在合理定价基础上。”

(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