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兑现A股如期大涨, 业内人士呼吁警惕亢奋后打回原形低调收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欣培 上海报道
2019-09-09 16:49

毫无意外,降准之后,A股迎来了首个兴奋日。

9月9日,A股三大股指全部飘红。上证指数再度重返3000点,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以及上证相关指数均出现上涨。截至收盘,两市累计成交3402亿元。

周末,央行公布降准、A股加入标普道琼斯指数以及加入富时罗素的正式生效,都成了今日大盘表现的催化剂。外界尤其关注此次降准引发的A股行情,普遍的预期是,降准之后A股或将引发一轮牛市。但市场上也有不同看法。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则表示,降准宣布后的短期内必定会有一波上涨,但最后还是会被打回原形。以今年1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为例,之后虽然进行大涨,但在4月份又开始大幅回撤。

“投资者的重点是把握这段亢奋期的机会,并随时关注情绪退潮后的风险。结合历来降准主要受益者对象来看,楼市和地产板块恐怕又有一轮新行情”,他如此认为。

股市如期大涨

9月9日,在周末利好消息下,A股三大指数均飘红。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收3024.74点,再度站上3000点,上涨0.84%;深证成指报收10001.93点,上涨1.82%;创业板、中小板分别上涨2.42%、1.97%。

行业板块方面,通信以5.09%的涨幅领涨。计算机、电子元器件涨幅分别超过4%。此外,传媒、机械、基础化工涨幅居前;在概念板块上,网络切片指数、边缘计算机指数、操作系统国产化指数涨幅均超过6%。

北上资金持续流入。截至收盘,今日北上资金净流入36.01亿元,其中沪股通16.60亿元,深股通19.41亿元。上周(9月份的第一周),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已超过300亿元。

对于本次降准对A股的影响,机构比较乐观。例如,海通证券认为,牛市第二波上涨的远景更明朗;招商证券也表示,在当前“低利率”+“低社融增速”的组合下,股市吸引力进一步提升,A股将再迎东风。

警惕低调收场

不过,在一片乐观声音之下,也有一些谨慎的声音。

“每次降准,第一时间最亢奋的是股市,但股市从来没有因为降准而由熊转牛。”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如此表示。

李宏图指出,降准宣布后的短中期内必定会有一波上涨,但最终还是被打回原形。例如今年1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上证指数上涨了23%,但从4月份开始也进行大规模回撤。

实际上,每次降准之后在赚钱的预期效应下,流入股市的资金会增多,因此普遍认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

对于这种说法,李宏图认为,难说降准会有多少银行资金流向股市,但对存量股民或正在找投资的个人或机构资金是有入市冲动。

科技股春天来临?

 今日,在板块方面表现尤为出色的是5G、半导体等科技类板块。实际上,科技类板块也是目前机构最看好的板块之一。华泰证券就指出,预计相对收益最好的板块仍是科技板块。

丹阳投资董事长康水跃表示,科技股之所以领涨,是因为科技股中报业绩出来之后,整体表现良好,这令投资者对科技股的信心有所恢复。

“同时,投资者也看明白了在近一两年来中美实力较量的过程中,天平正悄悄向中国倾斜,而美国这只‘纸老虎’激发了中国在逆境里的科技创新活力。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深市引领A股上行,反映了中国科技企业迎难而上之韧性。”康水跃向记者表示。

中信建投也表示,政策持续加码助市场提升风险偏好,市场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持续看好金秋行情。创业板占优。科技股、券商是本次反弹的首选。一旦行情转暖,TMT将整体收益。

康水跃认为,科技股的春天一如既往来了。“可能很多人仍然认为科技股不值得投资。科技股的起飞,是投资者经历四年熊市之后信心恢复的体现,是各路资金意志的体现,也是中国科技企业振飞的体现。” 康水跃向记者表示。

长城证券认为,进一步的宏观刺激政策有望在四季度加码,随着内外部宏观层面预期的好转,国庆行情值得期待。康水跃也表示,A股在红八月之后,已经形成了周线往上的趋势,并且正处于中继状态,故而九月有望惯性收红。

降准之后是降息?

面对全球的降息潮,中国央行一直没有采取直接降息的工具。现在降准已经落地,降息还要等多久?实际上,此前金融市场对降准利好预期相对充分,对是否降息仍存在分歧。

中信期货研究中心的观点市是,“降准”尘埃落定,“降息”乍暖还寒。

“此次降准早在预期之内,释放长期资金约 9000 亿元,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为此,未来需要运用好更多定向的结构性的货币工具,如 TMLF、再贷款再贴现等。这些工具为为后续可能进行的降息铺路。”中信期货研究中心表示。

“我们判断央行已具备跟随降息的条件,若9月美联储降息,9月下旬可能迎来MLF利率的调降,预计幅度约为10-15个基点,此外央行有望引导一年期LPR利率降低。”中信证券表示。

上海证券胡月晓也表示,降准未到尽头,降息正酝酿中。本次降准后,降准、降息仍是未来6-12月内政策选项。

“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持续底部徘徊,使得企业日常经营难度上升,叠加基建投资重要性的上升,‘降成本’自然就成为了下一步‘供给侧改革’的重心。融资成本偏高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客观事实,自然就进入了政策视野,‘降息’也就成了未来必不可缺的政策选项,尽管暂时条件不具备,但年内出台仍是大概率事件。”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