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科技会是产业互联网的新“蓝海”?千亿法律服务市场谋划打开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峰 北京报道
2019-09-09 17:38

关于法律与科技的结合,很多事情不为人知但确已发生:

明星热搜数据已接入了北京市朝阳法院的审判系统,为法官审理肖像权侵权案件时提供判赔金额的参考;

国内公安机关已经建成了除电信运营商之外最大的行业专网,截至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的基层公安所队都已实现网络连通;

传统信息服务商汤森路透2018年出售了金融和风险部门的控股权,已成为一家纯粹的法律科技公司,如今已实现扭亏,市值超过350亿美元。

“2016年时美国的法律服务市场规模已达4000亿美元,中国市场目前并无权威统计,我们认为市场规模在千亿人民币左右,相比美国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在9月8日举行的法律科技大会上,中信证券高级分析师刘雯蜀说。法律科技大会由北京华宇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法律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地产生。同时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比如并购交易,新型公司不断地产生,法律服务的复杂程度也在提升,所以对于新的法律服务的诉求也更强。”她说。

同国外的场景不同,中国的法律科技产业正随着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以及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建设而爆发性增长。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深刻变革司法、执法行为,也将法律科技行业带进了一片蓝海。

全球法律服务市场速增

在全球范围内,法律科技行业都迎来了快速发展。

刘雯蜀介绍,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大概有27个法律科技公司获得了投资,这是在2011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一个峰值。

在2018年,整个法律科技行业的融资总额有了7-8倍的增长,达到了16亿美金。而在过去的2011年-2017年,整个法律科技的累计投资也没有超过10亿美金。

“在整个投资结构中,可以发现单个公司的投资额度越来越大,而且投资标的更偏向于后期公司,我们统计了在2018年获得投资的3家公司,分别成立于2004年、2000年和2003年,都是一些比较老牌的法律科技公司,可以看出它们在不断试错中走了出来。”刘雯蜀说。

法律科技行业的商业模式被认为比较稳健。数据显示,汤森路透、爱思唯尔、威科集团三家头部公司的法律服务年收入已经达到50亿美金,且年波动小,还保持小幅增长。

他们的商业模式是订阅制,用户按年付费,从而保证了收入的可持续性。由于收取预付款,法律科技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也非常好。

美国法律科技市场的重要基础是135万名律师,在美国,每万人就拥有41名律师。而在中国,目前只有42万持证律师,相当于每万人3名律师。

但在中国,法律科技市场有另外的故事。

面向政府的法律科技市场

“法院现在已经不可能离开科技,如果离开了科技,我们将寸步难行。”在法律科技大会上,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说。

国内法院每天生成的几万篇法律文书中,有几千篇事务性文书是由人工智能一键生成的,而几乎所有的生效裁判文书都实现了一键上网,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

“这可以减轻我们的法官30%到50%的案头的事务性工作。法院离开了这些高性能的软件,我们很多干警的工作量将会成倍增加。”许建峰说。

以朝阳法院为例,2018年法官人均审案645.3件,今年前9个月,人均审案数量已达到405件。整个朝阳法院有12处办公地点。如果没有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司法效率可想而知。

其他机关同样如此。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信息化应用工作指导处张炜琛介绍,公安民警办案基本上都是往各个地方跑,提捕了要往检察院跑,报诉了要往检察院跑,连换个押也要拿着一张换押证从检察院再往看守所跑,等到案件最终判决了,还要跑去法院把判决取回来。

这些都需要信息化技术予以破解。在政法委牵头下,政法机关跨部门的信息平台建设已经启动。比如浙江省由刑事案件办理处于“中间环节”的检察院牵头,在2017年上线了一体化办案系统,打通公检法司数据。截至今年7月,系统流通的案件数量超过10万件,数据交换29万余次。

在朝阳法院,开发了肖像权侵权、汽车金融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类型案件的智能审判系统,通过对类型化案件提取审理要素,提高审判效率。仅仅肖像权侵权案件,就使审理时间评价缩短50%,类案不同判现象减少70%。

从解决方案到平台运营

正因为此,面向政法机关、执法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互联网场景。华宇、腾讯、阿里、科大讯飞等公司均已布局于此。

在法律科技大会上,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福林发起了构建法律科技生态的倡议,“希望与法律科技各方参与者一起构建一个一体化法律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会融合5G、AI等高新技术,成为连接全领域、全场景的法律科技网络,也将成为支持新时代法律服务的基础设施” 。

一个共同的趋势是,国际和国内的法律科技玩家,都在由数据供应商转向解决方案供应商。比如汤森路透收购的万律网,是一家老牌法律信息数据库,目前已基于此开发了法律实操指南等解决方案服务。

国内的法律科技服务商也大多是“半路杀出”,这包括已成立18年、由政务信息化供应商转型而来的华宇公司,以及刚刚宣布进军产业互联网的腾讯等。

目前,华宇与阿里云、华为等几十家供应商已经合力推出了多种法律科技生态解决方案,包括智慧审判解决方案、法律人工智能平台解决方案、基于云和AI的法律智能终端和法律视频云解决方案等。

所不同的是,国内的法律科技供应商将目光盯向了平台运营。比如腾讯提供支持的中国移动微法院,即可令当事人在微信小程序上完成从立案到执行的诉讼全部环节。

“法律科技生态的特征之一是全场景,在立法、执法和司法,以及在公民用法、守法环境里面,我们都有若干的服务,它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是连接的,它也能够是立体化的、协同的。”黄福林说。

但目前,法律科技还只是上千亿规模的法律服务市场中的一小块,问题是,AI驱动的法律科技,会否颠覆以律师服务为主的传统法律服务市场?

德国布塞留斯法学院法律职业中心创始人及高级研究员、德国律师协会专业监管委员会主席Markus Hartung认为,“今天法律科技的服务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服务顾客和企业,现在操作起来非常简便,通过整合相应的服务,你甚至不需要去当面拜访律师。在B2B的模式下,大家可以提供在线的服务,当事人可以用自助的服务,企业也可以以更简便的方式来参与其中,这将是法律发展的一个未来。”

但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征认为,“人工智能能帮助律师提高服务水平,但是完全取代律师的可能性还不大。法律最重要的是经验而不是逻辑,比如刑事案件如何量刑,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条文的适用,刑罚还会考虑案外的因素,这不是逻辑能解决的问题。”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