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座AI智慧车站落地广州,智慧地铁要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振 广州报道
2019-09-10 09:23

9月9日,全球首个基于智能车站理念全新设计并正式投入运营的AI智慧地铁示范站,落地广州。

9月9日,全球首个基于智能车站理念全新设计并正式投入运营的AI智慧地铁示范站,落地广州。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该AI智慧车站——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由佳都科技联手广州地铁共同打造。

AI智慧地铁示范站的推出,也标志着新时代广州地铁建设的起航,该样本将为全国地铁大规模推广智能化及信息化技术、设备积累经验。

广州市民可实现刷脸轻松过闸

地铁车站是市民出行的服务窗口、是地铁标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城市化加速、客运压力加大的时代,更安全、更便捷、更智慧的交通出行方式,个性化服务和丰富的多元性乘坐体验成为城市市民所追求。

今年4月,广州地铁集团发布了名为《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创新与发展》白皮书,提到通过轨道交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造安全、可靠、便捷、精准、融合、协同、绿色、持续的新时代轨道交通。

作为智慧提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佳都科技在2018年初就对智慧地铁大平台进行立项。依托针对智慧地铁研发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地铁大平台构建智慧地铁运行生态,以 AI实现精准便捷安全的乘客服务,实现了车站的全息感知、全景管控、智能分析、主动进化,进而打造出一个具有未来感的自主服务、自动化运行的无人值守智慧车站。

具体而言,这意味着广州市民自此可以体验智慧地铁。利用智能语音购票功能,可以动动嘴就能买票;在无人值守的智能票亭注册人脸和指静脉,还可以体验不带手机不带钱,刷脸、刷指静脉过闸;站内迷失方向或要找洗手间等,用手机扫描车站二维码,电子地图可以站内导航……

(图为:体验智慧通道闸机“刷脸过闸”)

与此同时,智慧地铁还能够实现主动进化。即通过数据建模,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基于大数据分析车站大脑,最终实现智慧车站主动策略优化、效率优化的进化。

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副总裁兼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德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佳都科技尝试基于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为每一个地铁商户提供全面系统的AI解决方案。

未来,广州地铁可以通过该解决方案管理商户线上门店开设、APP代运营、线上线下收款通道等问题;也可以为商户从用户挖掘、消费场景建立、资金渠道归集、商户后台管理、账户体系完善,为广州地铁与商户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智慧地铁大平台相当于给地铁装上“大脑”

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是佳都科技在智慧地铁探索的第一站。

李德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了这套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地铁大平台,就相当于为地铁装上了“大脑”。平台基于微服务架构设计,打造一个支持可迭代开发和业务应用创新的开放生态,由边缘平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及智慧应用构成。核心特征是泛在连接、云化服务、知识积累、应用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的设计,为地铁运营和其他部分建立连通,打通地铁和上下游的数据及连接,为实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运维打下基础,这也是未来智慧地铁的发展方向。

以智慧地铁大平台为依托,运用计算机视觉、生物识别、智能传感、无线通讯、激光探测等技术可实现全面提升车站的数据感知能力,实现车站运营的实时监测,包括:微观客流、热点客流密度、车厢客流密度、电扶梯运行状态、有害气体探测、入侵及行为异常监测、遗留物监测、站台门夹人检测、金属探测等。

所有数据可实时传送给地铁的“大脑”, “大脑”进行智能分析,并使用分析结果进行智能决策或呈现给运营人员作为决策依据。

例如,通过数据通信与传感网络、三维可视化与虚拟仿真、智能分析与智能联动等最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完成对车站多方位、跨专业的管控,有效地提升车站信息化水平,丰富车站管理的内涵,提高效率和服务品质,降低运营成本。

探索“智慧地铁”广州方案

近年来,佳都科技全面参与了广州地铁项目建设,包括广州地铁六号线、九号线一期、十三号线首期、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知识城线BT项目等。

今年3月中标118亿广州地铁项目,为十一号线及十三五新线相关车站设备及运维服务采购及线路试运营后15年内综合运维服务等。

与广州地铁合作,在多个地铁站点设置了人工智能安检门,率先试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轨道交通快速安检项目。

2018年,助力广州地铁线网所有闸机全面支持乘车码过闸,逐步形成“AI+轨道交通”生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的落地,“5GABC”时代(5G、AI、BigData、Cloud)的来临,驱动社会治理的各个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轨道交通作为人才、资金、知识等经济要素快速流动的重要载体,将站在新一轮“提速升级”的起点上。

根据公共交通国际联合会的统计,在未来5-10年中,全世界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有80%会在中国实现。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