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国际油价在温和区间震荡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胡蔚然
2019-09-17 07:00

当地时间9月14日,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旗下一座主要石油加工设施和一个油田遭无人机袭击,导致两处设施生产中断。沙特阿美方面表示,这将影响每日近570万桶的原油产量,约占沙特石油日产量的50%以上,相当于全球供应量的5%。沙特官员表示,将尽快把日产量恢复到980万桶的正常水平,同时将减少该国石油库存,以确保世界石油供应不会因袭击和停产而中断。

世界主要原油生产国的主要生产设施受袭停产,受到广泛关注,也对国际原油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大家普遍关心的是,此次事件是否会成为国际油价快速上升的起点?事件背后的中东地缘政治复杂化及后续可能的博弈深化,是否意味着地缘政治因素将对油价和石油市场格局的影响进一步加深?

9月16日周一开盘国际原油价格飙升10%,这早已被市场人士所预测,并不令人意外,随后油价持续上行的可能性依然较大。但这一事件是否会成为油价大幅上涨的刺激点?甚至如一些媒体说,油价将冲到100美元?综合看来,这种可能性较小。

从沙特方面透露的信息来看,受到破坏的原油生产预计会很快恢复,不会长期人为关停,后续估计沙特也将针对无人机这一新的袭击方式采取应对预案。如果此次事件对沙特原油出口装船没有太大影响,那这一事件带来的效应将是短期的。现阶段,判断沙特石油供应恢复的节奏是判断油价后续走势的关键。

此前国际油价呈现疲态,走势偏弱,主要缘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的需求不振,而非欧佩克国家供应不断上涨,造成的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所决定。此时发生的袭击事件成为油价的刺激点,虽然将短暂造成油价的上涨,甚或造成一段时间的剧烈波动上行,但供需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情况下,还难以形成方向性的趋势,因此预期不会改变油价在温和区间持续震荡的大趋势。

在国际油价的“钻石模型”中,随着非欧佩克国家油气产量不断上升,曾经欧佩克掌控的生产者垄断事实上已经被打破,限产保价的作用也往往被非欧佩克国家的增产所抵消,此次袭击将带来一定的原油风险溢价,但由于市场上有充足的商业库存,且美国等生产国的生产项目和管道计划正在逐步落地,这意味着推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还缺乏足够的支撑。

目前,关于袭击事件的幕后黑手是谁依然众说纷纭。袭击发生当天,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对此负责。沙特与胡塞武装积怨已深。特朗普9月14日也致电沙特王储,表示美国 “支持沙特自卫”。

在此复杂态势下,地缘政治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中东紧张局势短期内再度升温。尽管本次袭击导致的供应中断或将很快恢复,但可能的后续军事报复以及中东各方力量博弈的复杂化,将使得地缘因素的影响更加突出。

历史上由于石油供应中断造成的油价出现中长期上涨,往往与地缘政治的重大事态发展有关。目前中东局势扑朔迷离,美伊关系走向令人关注,沙特石油生产设施遇袭如果仅是地区突发事件,则外溢的影响不会太大。不过从历史脉络以及相关中东局势的成因来看,中东地区不稳定的背后,依然有较大的因素来自区域外。

且不说中东地缘政治的复杂化有利于西方大国加强对世界油气市场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与控制,从当前国际油气市场来看,世界三大原油生产大国美国、俄罗斯、沙特,事实上存在对国际原油市场份额的争夺关系。

由于页岩油气的产量不断增长,美国已经取代欧佩克国家,成为国际油气事实上的“机动生产者”,其对全球石油市场和供应格局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一方面,美国有能力提升自身产量。虽然沙特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全球闲置石油产能的保有国,但美国今年已经超过沙特,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出口国。此次沙特损失的主要是轻质油,因此在OPEC国家维持减产的情况下,收益最丰的将是美国原油。

另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放松或收紧对其他产油国的制裁来影响油气市场。除了美国,伊朗和委内瑞拉也是拥有大量闲置产能的国家,但过去的一年里,由于美国加紧制裁,这两个国家的石油出口已经减到很少。美国拥有超过6亿桶战略原油储备。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能源部发言人表示,特朗普政府已经准备好,在必要时动用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1970年代发生过世界“石油危机”,当时生产国联合起来,采取禁运、提价、减产等措施,给予消费国沉重打击,也拖累了整个世界经济。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在没有大的基础性科技突破带来新增长的情况下,存量博弈变得更加激烈。作为具有物质、金融和政治三重属性的特殊商品,石油曾在很多时候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武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在石油问题上我们需要有未雨绸缪的战略思维,不能完全相信市场是万能的,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国这样的消费大国高枕无忧。

目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地区特别是沙特。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尽早为自己的油气供应安全做好规划。对我们来说,一方面需密切关注沙特以及中东局势变化对国际油气市场造成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继续加大国际市场参与力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坚定立足国内加大油气供应的决心,因此需要从加大生产和需求管理两端着手,切实把较高的对外依存度降下来,同时加大多层次的石油储备建设,加强金融避险能力建设,从而更好地保障油气供应安全。

(编辑:祝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