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基因公司走向何处:娱乐化还是专业主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9-21

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从2013年开始在国内出现,至今历经6年发展。在这期间,这一行业从最初的鱼龙混杂,到爆发性增长,再到目前的市场洗牌,除了用户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外,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不断让外界看到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基因检测属于“事前提醒”

笔者认为这一可能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医学上的可能性,第二是娱乐方面的可能性。

从医学上讲,尽管就目前的消费级基因检测技术看,并不能对重大疾病,如癌症等作出检测,但对于某些疾病作出预警,有一定指导作用。

如在不少的基因检测中,都实现了对痛风的基因点位检测。这对于相当一部分群体而言,有着重要的生活指导作用。

食物中的嘌呤被人体吸收后,会转化为尿酸。尿酸通过肾脏或小肠,排出体外,维持人体尿酸的平衡。而尿酸在肾脏和小肠的转运,由 ABCG2 蛋白调控。

而在ABCG2基因中,如果发现rs2231142 位点由G到T的变异,将导致ABCG2 蛋白结构异常,使尿酸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多余的尿酸留在体内,导致患病风险增加。

因此如果用户被检测出该基因出现了变异,则有助于用户更加合理地改善饮食结构。在采访中,一位基因检测企业的负责人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其用户为自己70岁的父亲购买了检测产品,发现其父亲有患“迟发性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

原因是迟发性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脑部beta-淀粉样蛋白沉积。APOE基因编码载脂蛋白E,其序列上的rs429358位点携带C时,载脂蛋白E会加速beta-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同时减缓其降解,使脑细胞胞间作用降低、炎症反应增多;同时可能引起神经元纤维缠结,使神经细胞衰退死亡,增加患病风险。

而其父亲正是在这一点位上出现变异。“后来这名用户带领自己的父亲及时去了医院,通过进一步检测后确认了其患病风险,由于提前用药物介入,因此医生反馈说有望延迟10年以上的病发可能。”上述负责人说。

尽管消费级基因检测存在大量的拥趸,但与专业人士交流,仍有持不同意见者。其中观点之一是,基因检测尚无法实现对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检测,而如痛风、高血压等,又多见于遗传,因此只要了解上辈人的身体状况,便可知晓自身可能的风险,因此“做基因检测,不如按时进行体检”。

第二种观点是,基因检测出“点位变异”,从而增加某些疾病的病发风险,仅仅是存在“可能性”,若因此对内心造成压力,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

而无论是任何一种观点,笔者认为,都有助于整个基因检测行业的进步。

未来或有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消费级基因检测无法达到专业的医学检测程度,要想获得用户的认可,推出更多有趣的娱乐化项目,则是一个关键的生存之术。

但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的娱乐化项目,均是建立在严肃的科学依据基础之上,这亦是目前很多基因检测公司,自建实验室,大量投入研究经费的关键所在。

在这些娱乐化项目中,有包括测试“适宜哪些护肤品”,有测试用户是否有“怒路症”,以及“幽默感”、“宠物偏好”等等。

其中,通过遗传信息,帮助用户寻找“祖源”和“家谱”无疑捕捉到了一个新的市场。这是因为,能够一直保存完整家谱的家族,其数量并不多,而如果能够通过遗传信息,比对到可能性的家谱,则对于了解整个家族的来源,是有极大帮助的。

在笔者一位朋友母亲的基因关系分布中,该检测APP根据其遗传信息,提示了一名位于江西省萍乡市的杨姓用户,与其为“五代及以上表亲关系”,即通过基因比对,其拥有“共祖片段”12cM,系统判断“关系可信度为50%”。而由于杨姓用户填写有完整的“家族迁徙故事”,这位朋友的母亲发现,杨姓用户的祖先在湖南省凤凰县的家族繁衍史,与其父辈口述的家族祖籍地接近,因此打算与对方联系,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而这样的故事,或许会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基因数据积累,产生出更多美好的结局。

综合而言,消费级基因检测,在当下或许没有直接的医学检测意义,但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依然是了解自身,了解整个社会的好方式。

当生命可以被数据化的时候,也许会存在更多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