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国际指数比重提升在途 A股国际化再遇里程碑
9月23日对A股国际化进程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当天,A股完成了在两大国际指数的扩容,即富时罗素完成A股纳入计划第一阶段的第二步,同时标普道琼斯指数(S&P DJI)纳入A股的决定将首次生效,纳入因子高达25%。
至此A股已经全面加入了三大国际指数,成为国际投资者重要的资产配置选择,而随着境外投资者配置境内资产尤其是股权类资产的趋势愈发明显,三大国际指数在此后也将无悬念持续调高纳入A股的比重和覆盖A股公司的范围。
回顾2017年MSCI宣布正式纳入A股至今已经过去了两年半的时间,在这两半的时间里A股国际化的进程大步流星,同时伴随着A股国际化的进程,A股的监管政策和投资者的投资惯性也在随着A股国际化一同迭代。
行业配置将趋于平衡
市场对国际重要指数将A股纳入或者提升A股的比重已经不感到新鲜了,但还是会直观将纳入或扩容同资金的流入进行关联,尤其A股纳入某指数的前期,并非所有行业和公司都会有覆盖,因此追逐外资配置个股的趋势也成为了部分投资者选择标的的重要参考。
那么此次富时罗素扩容,标普道琼斯首次纳入A股又将给外资流入个股的配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比富时罗素,此次标普道琼斯指数则是历史上首次纳入A股。根据标普道琼斯公布的信息,此次纳入A股的指数共涉及6个体系共15个指数,也就是说标普道琼斯在这一次生效日对个股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因为不同指数选择成份股的标准不一样,标普道琼斯在这一次将1099只A股纳入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S&P Emerging BMI),纳入因子为25%。此次纳入的1099只A股包含147只大盘股,251只中盘股,701只小盘股,预计A股在这一指数中所占的权重为6.2%。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从行业分布来看,纳入的A股名单中流通市值占比前五的行业为非银金融、银行、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电子,占比分别为13.96%、13.53%、8.52%、7.13%和6.13%。从纳入股票个数来看,医药生物行业入围个数最多,为101个;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的为化工、电子行业,分别为75个、68个。另外,此次纳入名单中并未涉及创业板股票。
也就是说,这一次标普道琼斯指数中资金会有更大的概率流向如生物医药、非银金融、食品饮料等行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月23日生效后,标普指数与富时罗素9月份新增的个股中有64只股票是重合的,其中包括沪市主板34只、深市主板15只,以及中小板15只个股,也就是说这64只个股将迎来标普和富时罗素资金流入的双重利好。
不过,在生效日前一个交易日外资大幅流入后,生效日当日(9月23日)北上资金的表现却显得清淡,结束了北上资金多日净流入局面,有多达15亿元资金在当日净流出。
“实际上一些被动跟踪这些指数的资金已经在生效日前流入,这些被动资金流入哪些行业可以观察生效日前一个月北上资金的情况。”北京地区一家公募基金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川财证券策略分析师邓利军则指出:“在指数纳入调整生效日前后,外资历来相对偏好的具有稳定现金流和较高盈利增速的消费和金融板块有望获得资金流入。沪深股通资金配置比例居前的行业有食品饮料、家电、医药、非银行金融、银行等,当前配置比例分别为21.2%、10.6%、9.8%、9.0%和8.3%。”
另有一家北京地区私募基金的合伙人告诉记者:“近两周北向资金日均净流入是年初至今最高的,两个国际指数叠加,被动资金大幅流入,板块方面,近期北向资金主要买入银行、原材料、非银金融板块,而食品饮料、医药等板块遭到减持。实际上,北向资金8月中旬以来就已经开始增持银行、原材料等偏周期板块,而前期表现亮眼的食品饮料、科技板块的持股则表现为持平略降。”
不过,也有市场观点提出,目前市场处在A股国际化的早期,未来随着三大指数进一步扩容,行业配置的逻辑会出现变化。
邓利军认为:“随着纳入三大指数成分股覆盖范围提升,外资行业配置将逐渐呈现均衡化趋势。从2019年一季度至三季度行业配置偏好变化来看,外资整体流出食品饮料、电子元器件等此前超配的板块,流入医药、银行、计算机、电力设备、机械等此前低配或者超配比例较低的板块。”
A股国际化飞跃
9月23日两大指数的扩容一同生效并不是短期内A股国际化的最后一项里程碑,在2020年3月之前A股在富时罗素和MSCI两大指数纳入因子的占比还将继续提升。
2019年11月末,A股纳入MSCI纳入因子将由15%提升至20%,预计带来被动跟踪资金约30亿美元。2020年3月,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的纳入因子将由15%升至25%,预计带来被动跟踪资金40亿美元。
另外,监管层方面也动作频频,努力为外资进入境内市场提供了便捷和宽松的通道。近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具备相应资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只需进行登记即可自主汇入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不再需要就投资额度进行备案和审批。
此次QFII/RQFII额度的全面取消将大幅提升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资本市场的便利性,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中信证券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秦培景认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取消QFII和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是金融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对市场的信号意义更大,预计短期内将大幅提振A股核心资产,从更长维度来看,全球过剩流动性配置中国优质资产的大趋势仍在初期。”
同时记者了解到,此前监管表态将原来规定的2021年取消证券、期货、寿险外资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相关实施细则也将于近日出台,境外资金和境外机构双双入场的A股国际化将来临。
“中长期来看,未来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空间较大。相较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外资对A股的配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A股整体估值接近历史低位,盈利温和扩张,对于长线资金具有吸引力。随着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以及彭博巴克莱等各类国际指数系列对我国股票与债券纳入比重的提升,外资对A股的配置需求也将持续上升。”交银国际宏观策略分析师谭淳分析表示。
(编辑:包芳鸣)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