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看银行业转型:不一样的平安银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侯潇怡 深圳报道
2019-09-30 07:00

导读: 平安银行将在继续推动零售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精对公,通过独有的综合金融和金融科技优势将助力业绩进入新一轮爆发期。此外,对公业务作为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有力抓手,平安银行也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政策落地也给深圳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新的机遇。扎根于深圳的金融机构也将从中获得新的机会与挑战。

平安银行,这一诞生于深圳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其它股份制银行相比有其独特的底蕴与历史。

它的前身包括中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与第一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从1987年成立的深圳发展银行,到2012年平安与深发展合并,成立新的平安银行;从不良抬头、资本金濒临红线,到零售转型取得卓越成效,资本充足率显著改善,银行板块成为平安集团的发动机,平安银行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史上最大金融并购

2012年,经过A股史上最大规模金融并购案,中国平安从外资手中收回深发展的控股权,在深圳发展银行吸收合并原平安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后,平安银行获得新生。

平安银行内有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彼时两行合并困难重重,盈利欠佳。有人曾建议手握两张银行牌照的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卖掉一张稀缺的银行牌照,但马明哲坚持不卖。他选择将两家银行整合在一起,把其中一张牌照注销,实现1+1大于2的结果。

坚定了决心,落实两行合并绝非易事,两行架构、业务和系统的整合工作从2011年2月15日正式启动,至2012年12月8日IT系统整合完成,历时将近两年。

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平安银行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组织架构、干部员工、业务、系统、品牌等全方位的统一,实现了平稳的过渡,并在整合期间没有出现大的风险和问题,在全球的银行业兼并史上也属罕见。

整合完成后,全新的平安银行总资产达1.5万亿元,网点410家,零售客户2500多万户,公司客户20多万户,客户服务能力等得到大幅提升,两行各自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1+1>2”的成效显著,新平安银行从此跻身全国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行列。

对新平安银行而言,如何定位、如何选择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或许是它面临的首个难题。

此处要回忆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两行整合过渡时期平安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这位具有丰富国际视野和银行整合并购经验的行长以他的专业与耐心牵头推进了两行的整合工作,他也因在平安的优异表现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谢永林的三年零售突围

新诞生的平安银行虽然具备平安集团零售金融的基因,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将零售转型很好地推行下去。平安银行真正的零售转型是从2016年下半年,平安银行新班子到任之后,以董事长谢永林为核心的高管团队明确提出了“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战略方针。

平安银行某员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转型零售的思路存在多年,但直到兼具平安保险、银行、证券等多重经历的谢永林掌舵平安银行,才真正激活了大家的斗志与士气,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推动零售转型顺利进行,业绩年年刷新。

数据证明了平安银行的三年零售转型成果。

平安银行中报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78.29亿元,同比增长18.5%;净利润154.03亿元,同比增长15.2%。而在2018年同一时期,平安银行营收同比增幅5.9%、净利润同比增幅6.5%;再追溯到谢永林刚上任后交出的第一份半年报(2017年上半年),当时平安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只有-1.27%和2.13%。

尤其亮眼的一组数据是,2019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385.96亿元、同比增长31.7%,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6.9%;零售业务净利润108.10亿元、同比增长19.1%,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突破新高,达到了70.2%。

平安银行得以实现“脱胎换骨”的零售转型,除了得益行事作风霸气、雷厉风行的掌舵人谢永林的领导外,擅长金融科技的零售转型实际推动者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亦功不可没。

对于未来的零售银行,蔡新发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描绘道,银行应该是一个最好的大数据公司。如果用户在银行开户,意味着银行可以掌握他所有的消费信息,且优于电商平台的是,银行不需要通过消费行为推断资产负债情况,而是直接掌握。未来银行还是要和场景结合,一方面是与场景结合,另一方面是自己制造场景,银行在这个场景中可以做到比科技公司和平台公司更有竞争力。

在平安银行零售转型已初见成效的当下,接下来就是未来要怎么发展?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的零售任务界定为“继续做强”。

谢永林公开表示,关于未来,平安银行的关键词是新变化。他称,具体来看,一是业务发展从一枝独秀到均衡发展,零售、对公、资金同业都将按照“3+2+1”新的发展策略实现新的升级,补齐短板;二是科技赋能将从量变到质变;三是银行将从集团综合金融的参与者变成主战场。

这意味着,在零售转型攻坚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未来零售成果将更多反哺全行其他业务板块,推动全行业务均衡发展。

对公业务蓄势待发

在平安银行这一轮零售转型的十二字方针中,“对公做精”是重要一环。但在过去三年中,因为零售业务的突出,不少人对平安银行的对公板块提出了质疑。

对于平安银行零售与对公之间的轻重关系,谢永林始终强调零售转型的方向并没有改变:“过去三年我们不是不发展对公,而是有侧重、有策略的发展;而现在我们大力发展对公,也不会改变零售转型的战略方向。发展对公,公私联动,为零售提供更多的优质资产,同时,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这些效应也将最终传导到零售领域,最终支持零售更好地发展。”

2019年6月,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张小璐正式履新平安银行分管对公。这位20多年国际顶级投行从业经历的“木兰”加入,足见平安银行将在对公板块有所发力。

针对近几年表现低调的对公业务,张小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公业务强调的是发动机概念,平安集团发展至今,热点很多,但缺少一个主轴把优质资源整合起来,银行的对公业务就是担当这样一个角色。零售业务是业绩亮点,对公板块的转型也要服务全行零售银行的定位,所以零售和对公虽然是不同的条线,但并不会泾渭分明,且合作、整合更多,对公板块并不追求在曝光和业绩上抢风头。

虽说不抢风头,但平安银行近期对对公条线的改革可谓大刀阔斧。

其中,为了解决互联网时代之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基于交易产生的大量业务往来的需求问题,平安银行今年新成立交易银行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据交易银行部相关业务人士介绍,交易银行部通过科技赋能,创新业务模式、促进智慧管理、提升队伍产能,构建智能供应链金融体系,打造了“存贷汇管”本外币一体化的新现金管理平台,并不断优化面向企业的口袋财务、供应链金融。

而针对越来越多“走出去”企业对跨境金融的服务需求,平安银行将在离岸金融同业第一的领先优势基础上,继续打造领先同业的跨境金融品牌,涵盖跨境投融资、跨境同业金融、跨境资金管理、跨境贸易金融和跨境e金融五大产品体系,使跨境金融成为包含境内外、离在岸、本外币等多渠道、多通道、多种服务产品以及多客户体系的综合服务平台。

即将开业的香港分行将拓宽跨境金融对公业务范围,更好地满足企业经营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投资国际化的需求。

未来,平安银行将在继续推动零售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精对公,通过独有的综合金融和金融科技优势将助力业绩进入新一轮爆发期。此外,对公业务作为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有力抓手,平安银行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