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新消费伊利路径:创新引领,全球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綦宇 北京报道
2019-09-30 07:00

1956年,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第7个年头,呼和浩特回民区成立了养牛合作小组,这就是伊利的前身。

此后,伊利没有错过中国发展的任何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改革开放后的公司制改革、申请并顺利承办中国奥运会,再到近年来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

每一个时间节点的到来,都给伊利带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从开创中国液态奶时代到历时17年专注中国母乳基础研究,从践行“一带一路”到首创“全球健康生态圈”,伊利不断创新,跨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节点、创造了一次又一次飞跃。

如今由地方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伊利,成为了亚洲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之一,并已经带领中国乳企品牌在全球布局。

“中国乳企应该以真诚的态度,以开放的胸襟,找到国际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全球互利共赢,带给世界一个更健康的未来。”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如是说。

让“奢侈品”成“必需品”

在伊利集团乳业博物馆,收藏着45年前的一张“月份付奶卡片”,上面依稀印着“地方国营红旗区牛奶厂七三年”。在老百姓每次领取牛奶之后,对应着卡片的相应日期上的一枚红印。

1953年10月之后,随着我国推出了“统购统销”政策,老百姓的生活正式进入到了持续40余年的“票证”时代。细粮票、粗粮票、糕点票、豆腐票、棉花票、肥皂票、煤气票、节日票……在所有的票证中,牛奶票无疑是那个年代的“奢侈品”。

距离呼和浩特500公里外的北京,现年59岁的张爱华在如今仍然这样觉得。她对牛奶印象最为深刻的记忆,是大约20年前为给病中的母亲补身体,父亲每天特意到隔壁村打上一瓶鲜牛奶,还要严格在下午4点给母亲饮用。

相比远离牛奶产地的北京,呼和浩特的百姓相对更“幸运”一些。1956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选择奶牛品种好、规模较大的7户奶牛养殖户组成养牛合作组。据伊利老员工回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养牛人也没有想过放弃,靠韧性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后,到了90年代,伊利开启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伊利股份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中国消费者对牛奶的消费习惯,也在那之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90年代,受制于运输条件和牛奶加工技术的落后,中国牛奶主产区——内蒙的牛奶,难以打破“保质期短、运输半径窄”的局限,走不出内蒙古,更走不到全国各地,依然是全国各地消费者口中的“奢侈品”。

1997年,伊利率先引进了瑞典利乐公司的液态奶灌装生产线,同时推出伊利纯牛奶、麦芽奶、优酸乳等多品类液态奶。1999年伊利集团成立中国乳业第一个液态奶事业部,第一次在中国大规模运用了欧洲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并第一次把牛奶的保质期延长到了7个月,带领中国乳业全面进入“液态奶时代”。

2005年,伊利成为中国第一个主营业务营收突破百亿元人民币的乳制品企业,也成为第一家真正有能力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制品企业。

依据2018年伊利股份(600887.SH)年报,其营业总收入近800亿元,同比增长16.89%,较上年增长115亿元,创历年来最大增幅,领先中国排名第二的乳制品企业超过100亿元。最新发布的伊利2019年中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450.71亿元,净利润近40亿元。

2019年,随着伊利创新投入的不断增加、持续的渠道下沉及产品升级下,营收及市占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望成为中国首家营收破千亿的乳制品企业。

持续创新引领

90年代末之后,随着液态奶的不断普及,中国消费者对于牛奶的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必须以创新带动产品升级,持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永远保持优势。

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品质的保证必须是创新的前提。

2017年,伊利提出建立“全产业链质量管理生态圈”的战略图景。通过利益共享机制,伊利集结全产业之力为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全产业链上的每个人都是食品安全的创造者、把关者和守护者。

同时,伊利不断加大创新的力度,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从全球视角布设一张涵盖全球领先研发机构的全球创新网络,取得了丰硕的实际成效。

随着中国奶消费不断升级,消费者的需求也更多元。在中国,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饮用牛奶后很容易腹泻、腹胀,属于“乳糖不耐受”人群。为了满足这部分消费者,伊利的研发人员进行了上千次的模拟肠道试验,最终通过“LHT乳糖水解技术”将牛奶中90%以上的乳糖分解成易于吸收的葡萄糖和半乳糖,随后推出的舒化奶产品,是伊利众多创新产品中的一个例证。

“最高层次的创新是让企业把握趋势,预见问题,在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者人群里,创造和激发消费需求。”伊利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2016年,伊利搭建了实时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大数据雷达平台,经过几年的创新研发,平台覆盖数据源达到420多个,不断积累的消费者数据超过8.4亿条,有效数据量级达到全网总量的95%。同时,实现实时更新,将消费者的全景全时段精准洞察融入公司的日常运营中,确保伊利与消费者每时每刻保持连接。

中国乳企走向全球

在占据国内乳制品企业的市场领先地位之后,伊利把目光投向全球。

当前,全球健康领域仍然呈现出不均衡状况。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成为共识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组织、科研机构、企业共同行动。抓住这一历史契机,今年4月,潘刚在中国企业界首度提出打造“全球健康生态圈”,号召全行“共商健康议题、共建健康生态、共享健康成果”,实现“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

2014年2月25日,伊利在欧洲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瓦赫宁根大学,打造一个研发实体——伊利欧洲研发中心。这是中国乳业与海外研发机构达成的最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之一。

2018年,这一研发中心正式升级为伊利欧洲创新中心,虽然只是一词之差,却反映了伊利和瓦大合作的进一步升级,尤其在创新研发、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等方面的深入沟通。

研发以外,伊利也在全球寻找更加优质的奶源基地。

2014年11月21日,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揭牌,该项目是全球最大一体化乳业基地之一,覆盖科研、生产、深加工、包装等多个领域,总体投资额高达30亿人民币,创造了中新两国投资规模的新纪录。

2019年8月1日,伊利成功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Westland,全球布局再获重大突破,也是加速全球产业融合的重要里程碑。此次收购的成功,巩固了伊利亚洲乳业龙头的地位,也加速提升伊利在全球乳业的影响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全球产业链的合作日渐紧密,铺就了产业合作的高速公路。

“对于每一个有志于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的企业来说,这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应有的责任担当。”潘刚说,“特别是健康领域中的龙头企业,更应该主动有所作为,秉持真诚与包容的态度,推动全产业链合作走向全面与深入,在资源、市场、创新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覆盖全球的健康产业生态。”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