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揭秘,国庆庆典背后的细节

新华社
2019-10-06 10:36

国宴用桃是如何“诞生”的

▲这是平谷区的桃园培育的桃子(10月3日摄)。新华社发(任超摄)

9月30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晚宴餐桌上,带有“70”标识的大桃格外引人注目。

国宴用桃是如何“诞生”的?记者深入产地——北京平谷进行采访。

保障国宴用桃,是一种荣誉,更是一项重任。

接到这项光荣任务,北京市平谷区成立了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组建“大桃保障国家队”。

然而,要在指定时间内,让大桃呈现最高品质绝非易事,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完成任务需过“三关”:

——时间紧。平谷区是中国大桃之乡,享“首都最大果园”美誉。但9月底已进入晚桃期,下树的大桃正在减少。

——质量高。大桃生产周期长,易受虫害、天灾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但国宴大桃要求果形周正,甜度在13度以上,果面还要完整体现“70”标识。

——成熟期难控制。国宴期间,大桃要恰好达到九五分熟才有最佳口味,堪称果品培育“无法完成的任务”。

平谷有3万多个桃园、218个品种,选哪片桃园、哪个品种,采用怎样的种植技术才能满足国庆礼桃的要求?

平谷区必须“破题”。平谷区有关领导带队扎进22万亩的大桃生产区,遴选生态环境好、地理位置好、水土条件好、品种适合的桃园;几十位果品专家翻查近20年大桃培育资料,筛选最优大桃品种。

经过1个月的反复论证,以及农业农村部质监单位的检测,平谷最终确定3个乡镇、13亩种植园、6户果农承担国礼大桃生产任务,并选择“谷艳”“蓬仙15号”“桃王99”“莱山蜜”4个大桃品种。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大桃生产任务,平谷区农业农村局和果品办公室制定“平谷国桃”全要素管控手册等生产技术标准。

“从冬季整形修剪、精细花果管理、高光效树体管控,到土肥水管理、增甜提质、病虫害绿色防控,大桃生产涉及6大方面近百项生产技术要点,每项要点都有针对性措施,以保障大桃品质。”平谷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大桃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生态绿色防控,减少果园用药次数,降低面源污染;采取挖排水沟防涝、架设防雹网、架设竹竿固定枝条防风、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安全保障措施;根据‘70’贴字要求,完成6次制版、改版设计,经过8次12个版型的贴字、晒字实验,确保贴字清晰度达标。”平谷区果品专家介绍。

最终,在中央和北京市有关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平谷区圆满完成国庆礼桃保障任务。

在项目落实过程中,“平谷国桃”种植标准得到构建,成为平谷大桃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大红灯笼”是怎么升起的

▲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廖宇杰 摄

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的70盏大红灯笼为庆祝大会平添喜庆。记者探访得知,大红灯笼高高升起的背后,是400余名北京体育大学师生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9月30日,北京体育大学师生7时从学校出发,9时到达广场开始作业,紧锣密鼓地进行充气,到次日凌晨2时完成灯笼升起工作,随后又分批进入值守状态。

据介绍,北京体育大学自今年6月起启动志愿者选拔工作,按照指挥部要求开展包括通用培训、岗位专业培训在内的培训教育。

“保障团队的活动任务重、困难大,特别是对体力有很高的要求。”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周启迪表示,因此选拔的学生基本上曾经是运动员,且接近一半是具有国家一级以上运动等级的运动员。

周启迪介绍说,一个灯笼需要4块镇铁,一块镇铁250公斤,广场上280块镇铁、600余把椅子以及其他一切操作物品,都需要在短时间的演练中施放、回收,长时间的夜间作业和值守,对体能都是一种考验。

北京体育大学大三学生杨俊睿激动地说:“这段时间我把训练场当作体育赛场,用实际行动表达爱国之情。”

现场如厕问题是咋解决的

▲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历次重大活动,如厕问题都是一桩“大事”。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数十万军民的如厕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记者采访了负责天安门周边地区和长安街沿线厕所搭建、保洁以及人工机械清扫作业的北京环卫集团相关人员。

可以拆卸的移动厕所标牌是这次厕所保障中的贴心举措。北京环卫集团京环汽服公司总经理郑瑞说,我们根据现场如厕男女比例情况,适当调整男女厕位数量。

在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现场,北京环卫集团在天安门周边地区和长安街沿线放置596座移动厕所,包括新生产的3540个厕位和维修的1505个厕位。

在天安门核心区,人工保洁的作业面积约45万平方米。北京环卫集团在核心区共安排了数百名保洁人员,保障厕所干净无明显异味、地面整洁无杂物等。

北京环卫集团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并根据演练情况数次调整公厕的位置、类型等,目的就是利用现有场地条件,尽可能地增加厕位数量,减少参加活动人员如厕等待时间。

北京环卫集团北京机扫公司装备服务中心副经理李巍伟说,第一次演练后发现,人民大会堂附近区域的移动厕所偏少,需要加紧更改方案,将原来的拖挂式厕所改成篷帐厕所。

5天时间,这项紧急任务终于完成,为该区域增加了数百个厕位。

气象保障织就“天罗地网”

国庆假期过半,社交网络上持续充盈并传递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精美影像、精彩瞬间,其背后气象保障功不可没。

当空中梯队划过天空,低空风切变、云量云高直接关乎航行安全与观礼效果;10万多群众参加游行、3万多人观礼,需要依据体感温度对高温暴晒进行预报;烟花以完美姿态绽放夜空,风力、风向预报至关重要……科学考量气象因素,趋利避害呈现精彩,超大城市综合气象观测的科技成果在此获得呈现。

庆祝活动当日出现降水的可能性已在9月25日被排除,但高温直晒成为庆祝活动面临的新问题。

北京市气象局局长姚学祥要求预报员在太阳底下体会被“烤”的感觉,亲历气温与体感温度的差异、相对温度的影响,发布出专业且具人性化的预报。

“考虑到观礼群众中的年迈老人、年幼孩童,对高温直晒的预报,需要精细精准,贴近体感温度。”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观象台)地面与高空观测科科长于永涛说。

9月下旬,于永涛和同事从6时起,对百叶箱气温、室外暴晒下塑料椅的椅面温度、假发温度、柏油马路温度等,进行5分钟频次的对比观测试验,数据自动传输给气象服务指挥部。

“紫外线强,长时间暴晒易产生灼热等不适感”“灯光、人群聚集处体感温度会偏高2℃至4℃”……观测试验的诸多结论,为精细预报庆祝活动期间的气温、体感温度等提供定量依据。

燃放烟花,烟花会在高空、中空或低空燃放,但气象预报中“风力、风向”的概念指的仅仅是10米以下的“地面风”,不能满足需求。除了烟花,飞行表演、放飞鸽子与气球、现场人群的体感温度,也无不受到风的影响。

由此,北京市气象局将风的预报范围扩展为高空垂直方向上的200米、100米、50米、10米,4个不同层次。

已从事28年预报工作的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迎新介绍,利用数值预报模式和天安门地区的测风激光雷达数据,结合气象理论,可分析出垂直方向上述不同层次的风力、风向。

位于正阳门的测风激光雷达能将低至20米、高至800米的风场变化尽收眼底。庆祝活动核心区域设有的6个风场观测站,则为风的观测加上双保险。

为预报员提供支撑的,除立体监测体系,还有可覆盖华北地区的数值模式预报系统“睿图”。其实况分析产品、预报产品水平分辨率分别可达1公里、3公里,预报系统可实现10分钟快速循环更新。

初秋北京的气象条件,每3至5天甚至1至2天,就要变一变。气象观测更大范围的“保障圈”是卫星、地面观测站、周边雷达加密组网,联合打造全方位全天候加密观测系统。

从天安门广场辐射开来,从北京中心到城郊,再到京津冀三地,一直到太空,在17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开展逐3小时云量云高人工加密地面观测、8部天气雷达开展组网6分钟加密观测的基础上,更有风廓线雷达、毫米波云雷达、微波辐射计、风云四号卫星、高分四号卫星等诸多设备与技术织就的观测网,密切注视天气系统的瞬息变化。

经典瞬间是这样诞生的

十月一日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新华社摄影记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一幕幕经典瞬间,为盛世盛典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但你知道他们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吗?

▲ 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 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 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帅气”的阅兵大片背后,他们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

▲ 新华社记者陶明(下左)、郭绪雷(下右)和罗晓光在天安门广场拍摄。

▲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在天安门广场拍摄。

▲ 新华社记者李尕在拍摄。

▲ 新华社记者任珑(右)在拍摄。

▲ 新华社记者赵颖全在天安门广场拍摄。

▲ 新华社记者沙达提在天安门广场拍摄。

▲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在长安街边。

▲ 新华社记者韩瑜庆在人民大会堂楼顶拍摄。

▲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在天安门广场工作。

▲ 新华社记者隋先凯(左)、王全超在中央电视塔上拍摄。

▲ 新华社记者翟健岚、岳月伟、薛玉斌、吴鲁在云梯车上拍摄。

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新华社记者的镜头犹如无线信号,不落下任何角落。而且他们比无线信号更为高效,即拍即传保证了精彩大片第一时间奉送到您的眼前。

▲ 新华社记者陈建力(前排右一)在媒体先导车上拍摄。

▲ 新华社记者王建华(左)、李尕在拍摄。

▲ 新华社记者张笑宇(左)在拍摄。

是不是觉得他们很炫酷,精神很饱满?实际上他们凌晨出发,通宵工作,大部分记者要连续工作一天以上,累了的话,他们以地为床,随时休息。

休息的时候依然不忘工作:专心修图、发稿、联系工作……

▲ 新华社记者张加扬(左一)、吴刚(左二)在休息时间工作。

(来源:新华社)

(编辑:叶映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