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70年来中国人口变迁:每6个人中至少有1个流动人口

数据新闻实验室梁宇芳 2019-10-15 21:14

从百废待兴、全国GDP总量只有600亿元,到现在GDP总量超过9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70年来,中国罕见的发展速度震惊世界。

这离不开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努力。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庞大的人口总量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70年来,我国总人口由1949年的5.4亿人发展到2018年的近14亿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4%。

那么,这些人口都分布在哪里?流动人口的规模有多大?城市变迁有何规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规模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比例达到1: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人口分布在空间上发生剧烈变动,流动人口迅猛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数据发现,1982-1990年间,人口流动增长还不是特别明显,而在1990—2014年间,流动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在2014年达到峰值2.5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8.5%。这30年间,流动人口数量增加了2.46亿人,平均每年增加超800万人。

而在2015年之后至今,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流入地落户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人口流动放缓,但仍保持在每年2.4亿人以上的规模,平均每6个人中至少有1个流动人口。

这些人都爱去哪儿?

19个城市群人口集聚效应加大

具体来看,70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大致经历了从东部沿海—东北、西北,中西部—东部沿海,最后形成多个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格局。

 

设计/王冰、张佳俊

  •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30年间,人口迁移大多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有计划的进行,人口流动较为受限。统计局数据显示,1950—1982年,年均净迁入人口最多为西北、东北等边远地区,包括黑龙江、安徽、贵州、新疆、陕西、内蒙古等;年均净迁出人口最多的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山东、广东、上海、江苏等。

  •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发生根本性逆转,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向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流动。

  1. 1983-1990年间,人口迁移主要还在省内,全国平均省内迁移率在20%-30%,迁入地多聚集在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百万民工下广东”的民工潮萌芽。

  2. 上世纪90年代后,人口流动越来越有规律可循。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吸收了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的52.9%,吸纳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

  3. 在此集聚效应下,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群逐步形成,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出明显,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均在2005年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

  4. 2010年后,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政策措施力度的不断加大,沿海产业陆续向内陆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发展明显加速,部分人口逐渐回流中西部。

  •  十三五规划显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模式的形成,城市群人口集聚度持续加大,最终将形成19个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格局。

 

    策划           贾肖明

    内容统筹    丁青云 谭婷

    设计统筹    曾婷芳

    设计           王冰 张家俊

(作者:梁宇芳 编辑:谢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