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与“精准防贫”双轮驱动 中国太保深化扶贫长效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致鸿 北京报道
2019-10-17 07:00

截至9月底,中国太保共有224名优秀干部在全国24省份153个定点村开展驻村帮扶,其中47人任第一书记。

雷波县是四川省凉山州十一个贫困县之一,地处彝族聚居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与昭觉、布拖、金阳等县同属集中连片贫困区。2016年,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李强受组织委派,挂职雷波县政府副县长,协助组成帮扶工作组。

李强挂职两年多来,利用其在金融行业优势,积极投身于雷波县精准扶贫行动主战场和第一线,带领分管部门和包片联系乡,帮助贫困群众稳步走上了致富路,为雷波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活力。

李强是中国太保扶贫干部的一个缩影。截至9月底,中国太保共有224名优秀干部在全国24省份153个定点村开展驻村帮扶,其中47人任第一书记。

截至9月底,中国太保开展的农险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智力扶贫等各类扶贫项目,共覆盖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约598万人,为贫困地区提供总保额2.32万亿元风险保障;“防贫保”为全国16省份140个县逾5000余万临贫、易贫人群提供总保额2.35万亿元防贫保障;通过“彩虹”精准扶贫公益平台累计实现爱心帮扶金额逾2000万元。

中国太保依托“精准脱贫”与“精准防贫”双轮驱动,深化具有中国太保特色的保险扶贫长效机制,履行行业义务,彰显国企责任,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贡献力量。

技术人员在新疆喀什巴楚县指导当地农民提高留香瓜种植技术。-资料图片

“防贫保”脱贫不返贫

扶贫亦要防贫。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针对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存在的边脱边返、边扶边增的“沙漏式”扶贫难题,中国太保聚焦“因病、因灾、因学”三大致贫、返贫成因,于2017年10月在河北邯郸魏县推出国内首款商业防贫保险。

“防贫保”立足“未贫先防”和“扶防结合”的要求,探索建立起“政保联办、群体参保、基金管理、阳光操作”的创新扶贫模式,以行之有效的支出管理确保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相对稳定,填补了扶贫领域的空白点,为保险公司发挥主业优势参与社会管理、节约政府开支、促进相对公平、提升服务效能积累了有益经验,也为国家建立“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防贫保”扶贫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根据当地防贫工作标准制定防贫扶助政策,确定防贫救助线;保险公司作为承保和服务主体,以对历史致贫返贫数据的回溯分析为基础,利用保险的精算原理进行保险方案设计,经政府部门审核同意后为辖内居民提供保障;保险期间内,保险公司从人社、教育、民政及居民个人各方主动采集损失信息,按照当地防贫救助标准进行标准化核查,确定符合政策的扶助群体,并发放保险金;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回溯分析,并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优化保险方案,逐步实现防贫保的托底功能,达到保险期间内当地无新增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的目标。

由于中国太保开发的“防贫保”产品在第一时间为魏县政府提供了全套的承保、理赔方案,2018年以来,魏县未出现一例新增返贫、致贫案例,防贫成效显著。

因试点成功,2018年6月起,中国太保在全国各分公司范围内对“防贫保”的防贫保险模式进行了大力推广。截至9月底,“防贫保”已为河北、湖北、内蒙古、甘肃、云南、青海、四川等全国16省份140个县超过5000万临贫、易贫人群提供防贫托底保障,累计保险金额2.35万亿元,累计赔付金额近6000万元。

10月17日,中国太保凭借在防贫领域的先行先试和显著成效,获颁全国扶贫领域最高奖项——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成为全国保险业中唯一获奖企业。

“彩虹”平台铺就致富大道

中国太保上线“彩虹”精准扶贫公益平台,集中销售来自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为全司10万员工、80万营销员助力精准扶贫创造了有效途径,在公司内部培育起“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的扶贫自觉行动,并帮助贫困地区建立起特色产品追溯体系,实现了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升了贫困农户的脱贫内生动力。

2015年,当地李仙村200多户农户为了增收脱贫,开始种植柠檬,但由于缺乏营销手段,他们前两年辛苦种出的500余亩柠檬完全没有销路,全都烂在了树上。

为帮助柠檬打开市场,“彩虹”平台团队与江城县的供销企业合作,摒弃传统鲜果产业链运作模式,将柠檬与当地红茶结合起来,诞生了名为“小红柠”的扶贫茶。“小红柠”上线后,以其清新的口感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迅速打开销路,成为“彩虹”平台的“网红”产品,而李仙村的农户也在苦熬三年之后,终于尝到了种植柠檬的甜头。

“彩虹”平台作为连接贫困农户和消费者的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指导农户生产,倒逼农户摒弃传统低效的生产种植方式,按照市场要求开展新型农业生产,实现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有效提高产品销量和农户种植积极性。

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当地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种植留香瓜的传统,但由于农民分散种植,品控、收储等技术落后,瓜品商品率和标准化程度低,加之冷链、物流等产业配套奇缺,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只能在当地巴扎上以低价进行售卖。

2018年,中国太保为支援喀什建设,决定在“彩虹”平台上线销售留香瓜。为提升瓜农的种植积极性和留香瓜品质,平台采用订单式管理方式,提前将订单下给当地龙头企业,并提出一系列符合市场要求的交付标准,从而倒逼当地转变产业形态,帮助瓜农改变落后的耕种习惯,从之前分散型种植变为3000亩瓜集中连片种植,从原来不整蔓、不疏瓜、不翻面的粗放种植,变为标准化田间管理。

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瓜农逐步理解了科学种植和品控的重要性,不但实现了丰产丰收,留香瓜的市场收购价也较2017年翻了两倍多。今年7月,“彩虹”平台开售留香瓜,在短短一个月内,仅江浙沪皖四省市就购买了80吨留香瓜,实现帮扶金额逾200万元,直接带动了巴楚县643户建档立卡户有效增收。

截至10月底,“彩虹”平台已累计上线全国17省份115款农副产品,广大太保员工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累计实现总帮扶金额2041万元,其中今年已实现帮扶金额逾1500万元,精准触达73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1981人。同时,“彩虹”平台以可追溯、可定位的方式精准开展消费扶贫,所有上线产品均与建档立卡户挂钩,所有帮扶对象信息在平台上真实可查,通过市场手段倒逼贫困地区农产品提升供给水平和质量,并以平台为纽带,辐射带动其他扶贫领域的长效发展。

做实上海对口精准扶贫

中国太保的扶贫故事远不止于此。

近年来,中国太保积极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号召,通过农险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等方式,踊跃参与青海果洛州、新疆喀什地区、西藏日喀则等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累计投入2175万元扶贫资金,覆盖当地近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在果洛州,中国太保业内首创“藏系羊牦牛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首次将农业保险送上高原地区;积极吸纳优秀藏族青年成为公司正式员工或农险协保员,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在喀什地区,通过自建精准扶贫公益平台和组织员工包机旅游等方式,着力打通消费扶贫渠道;向当地“访惠聚”驻村干部及上海援疆教师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总保额近100亿元。

在日喀则,积极开展“万名干部助万户”关爱行动,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和组织帮扶等方式,重点支持当地农户发展养殖业,提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能力。

2018年10月,中国太保积极响应中国银保监会和上海市国资委号召,与内蒙古“两镇”(察右中旗铁沙盖镇、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和云南大理州永平县“三村”(黑豆场村、卓潘村、世兴村)签订为期3年的结对帮扶协议。

一年来,中国太保以助力脱贫为首要任务,派驻德才兼备的专职扶贫干部,针对“两镇三村”最迫切、最现实的扶贫难题,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450万元,通过人居环境改善、农险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防贫扶贫、消费扶贫、智力扶贫等综合手段,助力结对帮扶的“一镇三村”(内蒙古白音察干镇和云南“三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内蒙古铁沙盖镇有望于今年实现脱贫。

此外,截至目前,中国太保已在全国13省份承办大病保险、基本医疗经办及补充医疗保险等健康扶贫项目43个,向累计133.7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赔付约9.3亿元。推出保收入、保价格及专属扶贫农险产品153款,其中,“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所在6省、自治区的占比达34.6%。主业扶贫项目通过降低起付线、上调报销比例、降低保险费率等方式,真正让惠于贫困群众,在覆盖面、创新度和针对性方面持续提升。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