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所创公司申请上市!有望跻身十亿富豪,曾是清华副校长,后又创西湖大学,学问做得好就应该有钱

证券时报网
2019-10-17 22:42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创办的公司申请赴港上市了!

10月17日,香港交易所披露了生物医药公司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书。

上市申请书显示,诺诚健华由崔齐松博士及施一公博士于2015年共同创办,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专注于研究治疗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法。目前发现并研发了九种候选药物,包括一种处于注册性试验的候选药物、两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及六种处于IND准备阶段的候选药物。

证券时报记者查阅发现,诺诚健华的产品尚未获准进行商业销售,尚未从产品销售产生任何收益。公司2017年—2019年前6个月的经营亏损分别为人民币3.4亿元、5.54亿元、3.21亿元,研发开支分别为6290万元、1.49亿元及9480万元。

此前,公司共进行过四轮融资,总融资金额为2.3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截至目前,公司主要个人股东为崔齐松和赵仁滨,其中赵仁滨及其家族持股占比为15.34%。虽然创始人之一的施一公并不直接持有公司股份,但因为他和赵仁滨为配偶关系,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的规则,施一公博士被视为于该等相同数量的股份中拥有权益。

2018年4月,港交所发布上市制度修改方案,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机构公司在港交所挂牌等。其中,对于无收入生物科技公司,港交所新增规定,拟上市公司预期市值不少于15亿港元,且要符合多项要求,包括从事核心产品研发至少12个月、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已经通过概念阶段进入第II期或第III期临床试验等。

上市制度修改后,吸引了一大批未盈利生物制药企业赴港上市。截止2019年9月,已吸引9家生物医药企业赴港IPO,募集资金267亿港元,其中募集资金最高为百济神州的70亿港元。

施一公夫妇有望跻身“十亿富豪”

此次诺诚健华的上市申请书并未披露公司上市融资金额,而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为8.8亿美元,约合61.6亿元人民币。据此计算,施一公夫妇持有的15.34%股份价值近10亿元。上市后,此部分股权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2018年,一篇名为《宗庆后曝猛料:施一公请辞清华副校长因还不起房贷》的文章引发热议,但施一公回应:“不实谣言,不攻自破。”知情人对媒体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目前实行绩效工资制,收入差距较大,但施一公的年薪应该在200万左右。

施一公博士为全球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他的研究对细胞凋亡后的分子机制有尖锐的科学理解。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博士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多个职位,包括助理、副教授及教授。自2007年11月起,施博士在清华大学担任多个职位,包括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及大学教授。2016年,施博士创立西湖大学,并自2018年4月起出任首任校长。

施一公有多牛?

施一公是结构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手段——冷冻电镜。2017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就颁给了三位开发冷冻电镜技术的科学家,因为冷冻电镜将生命科学带入了新纪元,让大家看清了以往看不见的蛋白。施一公就是在这个新纪元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学者。

在施一公之前,发国际顶级期刊CNS(Cell,Nature和Science)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是“鱼跃龙门”。而施一公发CNS易如反掌。不仅一年能发很多篇,2016年8月26日更是有两篇姊妹论文在Science上同时发表。此外,他还能在这些期刊上发一个主题(剪接体)的连载。让发表一篇文章要吭哧吭哧好几年的研究人员几乎都想撞墙,人家是怎么做研究的?

这种天壤之别,让科研圈出现了一些“施一公黑”:不就是用冷冻电镜看一个个蛋白的结构嘛,做结构能有什么用?其实怎么会有没有研究价值的科研呢?只是越基础越精深的研究,在短期内越看不出来用处在哪里。简单地说在生物体内起作用的是蛋白等生物大分子,而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和它的结构紧密相关。解析结构就是理解生命过程,包括发育、衰老还有癌症这些生命科学难题的必经之路。DNA链的结构和核糖体的结构都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研究结构允许人们从物理的角度来解释生命现象,这是结构生物学最精妙的地方。

PS:谁说知识分子就应该甘于清贫?对于这样的大牛,就应该很有钱才对。

(来源:证券时报网; 陈霞昌)

(编辑:曾静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