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瑞士葡萄酒看好中国市场,不进超市专攻高端小众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19-10-18

说到瑞士,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巧克力、雪山,也有人会想到手表、银行,但是可能鲜少有人会想到葡萄酒。有很多瑞士人会开玩笑地说,“瑞士葡萄酒是我们藏得最深的秘密。”玩笑归玩笑,瑞士葡萄酒真的没有辜负瑞士“高品质”的标签。

为了在中国揭开瑞士葡萄酒神秘的面纱,9月23日,瑞士驻华使馆在北京专门举办了一场瑞士葡萄酒品鉴之夜。在当天的活动之前,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瑞士葡萄酒推广协会主席尼古拉斯·卓思、瑞士资深葡萄酒专家皮埃尔·托马斯分别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瑞士葡萄酒的独特之处在于多样性,特殊的气候条件、多样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瑞士葡萄酒。我们不仅有大量的湖泊和高山,还有丰富的日照,可以种植各种各样的葡萄品种。”罗志谊说,“瑞士葡萄酒的质量在过去十年登上了一个高峰。”

瑞士人几乎喝掉了本国生产的所有葡萄酒,仅有不到1.5%的瑞士葡萄酒用于出口,这使得葡萄酒爱好者几乎很难在瑞士之外寻到瑞士葡萄酒的芳踪。“瑞士葡萄酒的出口非常少,因为我们自己喝得太多了,我们是全球人均葡萄酒消费第五大国,第一名是葡萄牙人,每人一年要喝34至35升葡萄酒。”乔斯说道。

瑞士人为何如此钟爱葡萄酒?“葡萄酒经常出现在瑞士人生活之中,大家习惯在重要的时刻用葡萄酒举杯庆祝。”罗志谊说,“这个传统是从罗马时代就开始的,罗马人把葡萄种植技术带到了整个欧洲,而这里的气候条件也特别适合葡萄生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喝葡萄酒不仅是我们的习惯,更是一种文化,因为这是欧洲民族身份认同中的一部分。”

尽管瑞士人爱喝,但瑞士葡萄酒的产量却十分有限,约有三分之二的需求需要靠进口来满足。乔斯说,多年来,瑞士葡萄酒的产量一直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快速增长,是因为瑞士有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希望给气候和土地造成压力。但也正因如此,乔斯说,瑞士葡萄酒商一直将精力放在生产高质量的葡萄酒上。

乔伊斯说,非常希望把瑞士小规模的、可持续的葡萄酒产业介绍给中国。“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手表、巧克力、机械等产品把瑞士的特性介绍给中国人,葡萄酒也应该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这些产品都体现了我们追求高质量的哲学。”

瑞士葡萄酒协会已经准备好进一步在中国推广瑞士葡萄酒。乔斯说,近年来,瑞士葡萄酒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出现了增长,2017年的销量约为30000升。“这对瑞士来说是很好的成绩。我们相信,对中国的出口可以继续增加,可能几年可以再增加5000-6000升。”

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

只对华供应最有瑞士特色的葡萄酒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快速崛起,中国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各国葡萄酒商激烈争夺的重要市场。2018年中国葡萄酒进口量为6.875亿升,其中,法国、澳大利亚和智利是三大主要进口来源国,进口量分别达到1.7383亿升、1.193亿升和7467万升。与这些“大户”相比,瑞士葡萄酒的存在微乎其微。

“虽然我们已准备进一步增加在中国的销量,但我们肯定不会成为中国葡萄酒最大的供应国。”在乔斯看来,这并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瑞士葡萄酒从不以量取胜,一直以来都是在海外走“高冷的”路线,量少反而更能保证瑞士产品高品质的特性。

“我们的产品是非常独特且小众的,只准备提供给一些特殊的市场,不会让全世界各地都见得到瑞士葡萄酒。”他说,“如果有人想喝瑞士葡萄酒,必须前往这些市场,因为我们的产量无法满足全世界的消费。”

当被问到在中国哪里可以寻得瑞士葡萄酒,乔斯说,肯定要在大城市,可能会在私人会所的特别晚宴、私人聚会、高级餐厅提供。“但大型超市就不是好主意,因为这不符合瑞士葡萄酒的哲学,我们特别坚持独特性。”

据介绍,当前,瑞士葡萄酒的主要出口市场是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美国,中国大概排在第六、七位。乔斯说,德国和法国排在前面的原因是语言相似、距离较近,但相信随着瑞士葡萄酒商对海外市场了解的增加,会愿意向中国等更遥远的市场增加出口。

对于出口的策略,乔斯强调,希望出口的都是最知名的瑞士葡萄酒,比如莎斯拉(Chasselas)和黑皮诺(Pinot Noir)。“既然要出口,就要出口最独特的,像出口霞多丽(Chardonnay)就没有意义,世界各个地方都有。”

“高冷的”瑞士葡萄酒价格也并不便宜。但乔斯认为,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已经足够成熟,有一大批美酒爱好者能够懂得辨别产品好坏,并愿意为更加独特的体验支付更高的价格。

中瑞自贸协定自2014年7月1日生效以来,有力推动了中瑞两国的贸易往来。罗志谊指出,瑞士葡萄酒也是被覆盖在协定之中的,但瑞士葡萄酒的进口关税不是被立即下调的,而是要在10年的期限内逐步从15%降到零。

罗志谊对于瑞士葡萄酒在中国的前景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中瑞自贸协定还不是主要的促进因素。“现在,随着赴瑞旅游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有兴趣品尝瑞士葡萄酒。随着中国人对瑞士文化了解的加深,他们对瑞士产品的兴趣也就自然会增加。”

崇尚天然的瑞士盛产有机葡萄酒

瑞士早在罗马时期就已经开始种植酿酒葡萄。瑞士的葡萄种植面积仅有15,000公顷,不足国土总面积的4%。虽然其葡萄栽培面积颇小,但就葡萄园面积与国土面积之比而言,瑞士在世界各国中名列第十。

瑞士共有6个葡萄酒产区。其中,瓦莱(Valais)是最大的产区,其葡萄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33%。紧跟其后的便是沃州(Vaud),其种植面积占比为25%;瑞士德语区则是第三大产区,种植面积占比为19%。剩下三个产区为日内瓦(Geneva)、提契诺(Ticino)以及三湖产区(Three Lakes Region),葡萄栽培面积占比依次为10%、7%及5%。

瑞士的葡萄品种也非常丰富,约有200多种葡萄品种,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莎斯拉(Chasselas)和黑皮诺(Pinot Noir),这两个品种所酿葡萄酒的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27%和29%。托马斯说,这得益于瑞士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地貌的丰富性,瑞士充分吸收了整个欧洲大陆的葡萄种植文化并依据自己的优势进行了创新。

为了制造特有的瑞士葡萄酒,瑞士联邦桑冉(Changins)葡萄栽培及葡萄品种研究学院(简称桑冉)自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培育葡萄新品种。起初是为了研发可以适应瑞士不同地貌和气候的葡萄品种,三种全新的葡萄品种佳玛蕾(Gamaret)、黑佳拉(Garanoir) 和迪欧琳(Diolinoir)也应运而生。瑞士酿酒师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这三种葡萄。

随后桑冉的目标转变为培育抗病型且无需农药的葡萄品种。经过17年的试验,Divico 这一全新的高抗病性红葡萄品种于2013年正式被瑞士官方批准种植。具有同样高抗病性的白葡萄品种Divona 也于2018年正式上市。这两个葡萄品种无需化学处理,是天然的有机葡萄。

瑞士葡萄酒中有大量的有机葡萄酒。托马斯介绍说,瑞士葡萄酒每年的产量维持在1亿升左右,其中,有10%是有机葡萄酒。所谓的“有机葡萄酒”是指用用有机种植的葡萄酿成的葡萄酒,而在酿制过程中,特别注意天然酵母的使用、过滤和澄清方法,以提高葡萄酒的纯天然性。

托马斯说,在瑞士,有机葡萄酒确实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对有机食物越来越推崇,对有机葡萄酒的青睐也在逐渐增加;但另一方面,实际上,有机葡萄酒并非一种刻意的选择,而是某些葡萄品种在种植过程中本来就不需要太多人工干预,也不需要使用什么添加剂。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实际上给有机葡萄酒生产也带来了一些好的影响。“受到中欧地区气候变暖的影响,葡萄成熟得更快,需要被人工干预得更少。”

托马斯指出,有机葡萄酒的口感与传统葡萄酒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主要取决于酿造工艺。尽管影响口感的因素很多,但他指出,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是是否使用天然酵母,二是封瓶时是否添加二氧化硫。“有机葡萄酒的生产对种植和酿造都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当年的葡萄可以满足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才可能生产较好的有机葡萄酒。”

经常来中国担当葡萄酒大赛评委的托马斯说,尽管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增长迅速,但这个市场仍然属于比较初级的发展的阶段。他发现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有一些执念,特别偏爱红葡萄酒,而且执着于某些品类,如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除了红葡萄酒,瑞士也盛产高品质的白葡萄酒。我现在还不确定中国消费者对白葡萄酒的热情是不是能像对红葡萄酒一样。”

瑞士资深葡萄酒专家皮埃尔·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