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研率已接近15%,清北超70%(多图数据)
越是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读研率越高。
2020年研究生考试报名即将于10月31日截止,报名人数预计将超过去年的290万。本科生因何选择读研?学历提升对工作影响多大?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调查数据显示,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为14.7%,就业前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是本科生读研主因。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为14.7%,比2017届(14.1%)高0.6个百分点,比2016届(13.4%)高1.3个百分点。
其中,“双一流”院校2018届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为29.4%,非“双一流”本科院校2018届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为11.7%。
可以发现,越是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读研率越高。北京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比例达44.15%,清华大学更是高达52%,如果加上出国(境)深造,两校比例都超过70%。
从本科学科门类来看,医学类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最高,为26.3%;第二位是理学类,为23.2%。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好(53%)和职业发展需要(49%)。读研人群选择院校时最关注的因素是所学专业的声誉(38%)和学校的牌子(25%)。
在2018届国内读研的本科毕业生中,有27%的人转换了专业。其中,从学科门类来看,2018届管理学类本科毕业生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最高,为44%,经济学类次之(40%)。而国内读研比例最高的医学类毕业生转换专业的比例最低,为12%。
在2018届国内读研本科生看来,本科母校需要改进教学的哪些方面呢?
麦可思数据显示,55%的读研本科生认为“学术批判性思维能力”亟待改进,其次是“研究方法”(51%)。
学历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有多大呢?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三年后学历提升群体(获得国内硕士学历的群体)月收入为7371元,反而不如未考研的2015届本科毕业生工作三年后的月收入(7419元)。
这是否意味着读研三年不如及早工作?事实恐并非如此简单。
目前国内尚无对硕士毕业生工作后收入增长的大规模调查统计,但从其他指标看,麦可思数据显示,2015届学历提升群体的“就业满意度”和“专业相关度”分别为77%和75%,分别比学历未提升群体高9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差别比较明显。整体看来,读研群体就业质量较高。
(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