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读懂中国金融开放——“中国金融开放和世界金融市场”专题研讨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19-10-27 22:12

中国金融业正在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拥抱全球金融市场。

10月26日下午,“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继续进行,在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承办的“中国金融开放和世界金融市场”主题研讨会上,多位国内外金融领域知名人士围绕中国金融开放和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对于金融开放,早在两年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就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

两年多来,我国相继落实多项金融开放举措:取消QFII和RQFII额度限制、明确券商等外资股比限制取消时点、持续放宽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准入条件、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些无一不表明中国金融业正进入全面开放的阶段,同时也彰显着中国加快融入世界金融市场的决心。

广东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沃土。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在专题研讨会致辞时表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区和试验地,广东在推进形成金融全面开放的格局中肩负重要的责任。

叶贞琴透露,下一步,广东将借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打造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广东模式。

金融需要全球化

在专题研讨会上,国内外金融领域专业人士对中国一系列的金融开放举措表示肯定。他们认为,经历40年的发展,中国金融业已然具备了迎接国际竞争对手的实力。扩大开放,不仅有利于中国消费者,而且可以促使国内金融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助于长远发展。同时,多位与会者也指出,当前国内金融开放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

“让金融业发展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它全球化,这样才会有全球化的标准和体制。”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有近30年的银行业从业经历,他认为,让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者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可以促进金融业整体水平提高。

对此,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和国创会副会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表示赞同。

巴曙松表示,“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非常需要金融开放“。他认为从国际收支角度看,中国需要资本项目的流入平衡宏观经济。另外,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化竞争中也需要金融开放。

朱民认为,金融一定是全球化的。但他同时也指出,我国当前金融开放程度并不充足。“改革开放40年,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扩大,但外资比重却不足,很大原因就是开放程度不够。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继续开放。”

开放重点在哪里?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坦言,金融开放真正的重点是开放金融的交易市场,比如股市、债市、黄金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等。“要打造国际影响力,必须开放市场,让全世界的金融资源聚焦在我们这里。”

中国金融开放是机遇

中国推进金融开放的进程,对中国、对世界都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但显然,机遇是大于挑战的。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标普全球大中华区总裁金纪湘表示,正是借着金融开放的东风,标普信评在2019年获准进入中国银行市场的资格。“信用评级在金融市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标普信评以标普全球市场的标准为中国量身定制了评级体系,区分度和评级的差异。”

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李勇则坦言,中资评级机构在向标普、穆德和惠誉等世界评级机构学习的过程中,差距逐渐缩小。在中国评级市场对外开放的当下,外资机构进入将促进本土评级机构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他还表示,虽然现阶段中资评级机构规模比较小,国际化程度不高,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家底,然后走出去。”

而宜信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唐宁则表示,中国金融开放的推进,会给全球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会给大湾区和广州带来巨大的机遇。他认为,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正在经历非常深刻的变化,外资机构进入中国会同本土金融机构一起更好地解决这个变化过程中的问题。“这是在中国推动财富管理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

点击进入专题:“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