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券商激战科创板 注册制开启行业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谷枫 北京报道
2019-10-29 07:00

转眼间科创板开市“百日”,这一今年资本市场改革的头号工程正在经历着由零到一的完整过程。

与此同时,作为注册制在境内资本市场首块真正意义上的试验田,科创板在制度层面革新已经开始渗透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其他板块。

这其中,券商作为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也在一开始汹涌地投入到了科创板改革的浪潮中,但开市百日后,各家券商的差距逐渐拉开,另外随着市场容量、审核节奏以及资金偏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今科创板进入运行更加稳定的新常态,券商在科创板层面的业务参与度也随之有所调整。

然而,科创板所引领的资本市场改革已经拉开了券商业务结构和执业逻辑的大变革,这种变化将不仅体现在科创板业务上,还将持续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及资本市场整体完成注册制的推进过程中。

“三中一华”优势明显

“一开始头部券商的优势没那么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企业申报和上市数量累积,头部券商的优势就能看出来了,尤其是‘三中一华’已经和其他券商拉开了距离。”北京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士所讲的“三中一华”即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目前申报企业数量来看,这四家公司牢牢占据前四位,共计推荐59家企业申报科创板,占据全部申报企业数量的35%。

因为数量的积累,头部券商之间的业务风格也出现了一些差异化。以中金公司为例,在企业类型方面的储备资源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红筹架构,同股不同权、第五套标准等多种类型的企业,另外目前以第五套标准申报的绝大多数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均出自中金公司的推荐。

而中信建投的风格则是手中有众多符合原有IPO评价体系的公司,这些公司中此前大多都已经开始筹划IPO事宜,在科创板设立消息出来后迅速转道科创板。

不过近期中信建投也遭遇了一定困扰,目前证监会不予注册的首家企业便是中信建投保荐的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另外还有一家在注册环节主动撤材料的公司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除了头部的“三中一华”外,截至10月28日还有37家券商参与到了科创板企业推荐业务中来,但余下37家券商档次差距并不明显,绝大多数券商推荐企业的数量少于3家。

“科创板保荐业务的格局实际上还是原有IPO格局的部分延续,尽管科创板是新设立的板块,但一开始企业还是相信之前券商IPO的口碑,一些中小券商将科创板当作弯道超车的机会并不现实。”前述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月券商申报科创板企业的数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滑,即便中报更新窗口期已经结束,但券商推荐企业申报科创板的高潮没有再次重现。根据上交所的公开数据显示,8、9、10三个月新增的申报企业数量分别为3家、8家、6家。

“申报企业数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这是因为除了中金公司这样手中项目丰富度较高的券商外,大部分券商最开始的企业源仍是拟IPO企业,不过慢慢这一储备就要告罄,各家券商也要开始寻找科创板的增量标的,而这一过程还需要时间。”泽浩投资合伙人曹刚分析表示。

与此同时,一些券商人士也指出,年底出现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对目前各家券商推荐企业的策略有一定的影响。

“相比之下市场认为创业板的门槛会更加宽松,符合条件的企业数量会更多,科创板对行业的限制较为明显,所以一些券商的策略已经由储备科创板资源调整为储备创业板企业的资源,就目前科创板的行业来说,可能最终会形成10-20家券商左右的券商稳定做科创板的业务,更多的券商在这一过程中会放弃或者不会再进行更大投入。”北京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业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注册制大变局

从前述采访的内容不难看出,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进对券商科创板的筹备已经出现了影响,但科创板注册制的试点和创业板注册制推进对券商业务的影响是一脉相承的。而从更高层面来看,目前科创板开市百日对券商投行业务整体影响的逻辑已经显现,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进,券商投行新时代的到来也仅是时间问题。

“最核心还是注册制发行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以前的模式中是重承揽轻研究轻销售,基于‘新股不败’的预期,券商是不愁卖新股的,只需要在承揽端下功夫,做关系。但发行体制改革下,询价定价机制更为重要,可以说未来将是有研究和销售决定前端承揽的时代。”深圳地区一家大型券商资深保代认为。

尽管目前,科创板新股仍是“新股不败”的模式,但随着近期审核提速,企业供给的数量逐渐增加,接下来科创板新股不败的一天或将很快到来,届时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将会进一步落实在实操层面。

而根据记者了解的情况,尽管目前科创板新股发行环节券商在销售和研究端并没有太多投入,但一些券商实际上已经嗅到了趋势变化的方向,开始招兵买马为接下来行业要出现的变化未雨绸缪。

“近期招人非常头疼,经常一大早就开始面试人选,从目前面试的情况来,国内目前符合注册制要求的投行人才实际上非常少,大多数从业人员还停留在原有的业务理念中,我们要组建的团队需要很快可以适应新形势变化的人才。从我们内部讨论来看,实际上留给投行筹备的时间窗口很短,应该就是之后18个月的时间,团队搭建是第一步,之后还要进一步完善研究和销售体系,除了我们以外目前已经有一些券商开始重视团队的建设和未来业务的规划,大家都在抢时间。”前述北京地区中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说。

(编辑:包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