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保障 “职”引未来 ——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职教助学计划创新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华钧
2019-10-31 07:00

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职教助学计划通过设立“星愿奖/助学金”,在“技术保障”与“就业保障”基础之上,为心怀梦想、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新增“求学保障”。

文 \ 华钧

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职教助学计划通过设立“星愿奖/助学金”,在 “技术保障”与“就业保障”基础之上,为心怀梦想、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新增“求学保障”。

2019年夏天,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职教助学计划迎来了受助学子的毕业季。2017年接受资助的职校学子顺利毕业,开始登上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舞台。这批幸运的年轻人是汽车行业的新鲜血液,他们将为行业的未来发展贡献新一代青年的智慧与力量。在这些进入汽车行业的星愿学子中,有超过90%的优秀毕业生选择进入戴姆勒合资生产工厂以及梅赛德斯-奔驰经销商公司工作。

在这批学子顺利步入职场之后,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职教助学计划也随即开始创新升级。9月25日上午,2019年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职教助学计划星愿奖/助学金、奖教金发放仪式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隆重举行。这是梅赛德斯-奔驰连续第2学年为职校学生颁发奖/助学金,同时面向职校老师设立奖教金。

在颁奖仪式现场,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管委会主席、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说 :“职教助学计划的创新升级标志着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持续助推职业教育发展、助力国家精准扶贫的坚定决心。通过该计划的深入推进,梅赛德斯-奔驰积极探索汽车产业校企合作新模式,在帮助广大职校青年点亮人生理想的同时,也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继续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2017年9月,梅赛德斯-奔驰融合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平台和星愿基金公益平台的双平台优势,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启动职教助学计划,成为行业内率先开启职教助学项目的豪华汽车品牌。职教助学计划旨在通过设立“星愿奖/助学金”,在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的“技术保障”与“就业保障”基础之上,为心怀梦想、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新增“求学保障”。这三重保障相辅相成,共同助力职校青年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价值。

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项目涉及三大领域:生产、销售和售后,包含六个专业,包括:汽车装配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汽车涂装。这六个专业都是含金量特别高的专业,也是汽车市场比较稀缺的技能。在这方面,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而且,公司还为学子们的就业提供多种便利。据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梅赛德斯-奔驰融合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负责人满静介绍,公司与院校、经销商合作伙伴、合资工厂等有很多的沟通,尽可能引导学生加入奔驰生产线和销售服务网络。2019年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项目有650多名毕业生申请加入合资生产工厂,以及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网络,这样的数字让满静觉得很骄傲。

为了让年轻人走得更远,戴姆勒公司非常注重对他们进行工匠精神的引导和培养。满静说:“工匠精神一定要关注细节,要有沉淀和积累。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要求年轻人要有工匠精神,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

在满静看来,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他需要有一个“愿”——我愿意做这份工作。再出色的人才,如果志不在此,也不利于后期培养。“我们要找一个愿意做这份事业的人,然后慢慢引导他。沉淀和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每一个人在经过了躁动以后,最终还是需要找到他自己。在职场中,你一定要找到你自己是谁,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会在这方面花很多精力跟年轻人沟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所有的措施和手段都是为了成就他们自己。”满静说。

同时满静希望年轻人在找到他自己的同时还能保持好奇心。有了这两点,不管知识如何更新、迭代,这个人就都是可塑的。工匠精神需要一个人在愿意沉下来的同时,不失其好奇心;此外再佐以公司的辅导和支持,这样就能够帮助他走得更远。

今年,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继续筑牢“求学保障”,升级后的职教助学计划星愿奖/助学金资助范围将从原来的全国16所职业院校扩大至18所,累计将资助300位优秀学生;同时增设星愿奖教金,向50位长期服务于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项目的优秀教师致敬,鼓励他们坚守岗位,继续为职业教育事业奉献热情与智慧。

截至目前,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项目已累计培养了超过6000名优秀学员以及150多位优秀教师,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贡献。在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影响下,行业中的其他公司也开始实施类似的校企合作模式,这对于整个汽车产业和职业教育都是很有益的事情。

接下来,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项目希望把受众面进一步扩大,继续拓宽与其他院校的合作。“我们有600多家经销商,有不同的合资工厂,同时也希望能够提出更多创新的方式和方法,加入更多的元素。在职业教育平台方面,我们在持续思考如何保障项目质量,与学校一道,带动他们的积极性,一起把项目做得更好。“满静说。

(编辑:张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