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16项措施落地:放宽港人大湾区置业限制 “理财通”将开放个人南向投资
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11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北京出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小组在会议上同意16项措施,这些措施将进一步便利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就业和居住,以及加强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便捷流通。
近年以来,香港面对人口老化、土地短缺、经济增长乏力等各方面的瓶颈。林郑月娥指出,此次推出的政策措施涵盖范围广泛,有助巩固和提升香港在金融、医疗和专业服务方面的传统优势,以及发展创新及科技等新经济增长点。
在各项措施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放宽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买楼的限制。豁免大湾区9个城市此前对香港居民买楼时须符合的特定要求,即“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及社保”和“证明在本地居住、学习或工作的年限”,使港人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新措施可便利港人在内地学习、就业及退休后在当地生活。
据特区政府统计处估算,在2017年,共约有53万名香港永久性居民“通常”逗留于广东省。自去年九月推出《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已经有20万香港居民申请了居住证,可在内地的居住地享有多项权利,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
“这为港人在大湾区提供了一个安居乐业的选择。香港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大受影响,很多香港人打算移民海外,但各国的移民门槛越来越高,加上在文化与生活的适应也不是大家想象般容易,有港人甚至考虑马来西亚与泰国等地,但反观政治、经济、生活以及语言沟通各方面,都不会比大湾区来得稳定和便捷。”泓亮咨询及评估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翘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豁免大湾区买楼限制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陆续开通,“一小时”优质生活圈进入加速实施阶段,从而吸引更多的港人“北上”置业。相比香港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港元的房价,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加。
据本报记者了解,此前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均有各种限购、贷款等方面的限制。以广州为例,需要提供学习、工作、居住及单位证明,在广州无住房,可买一套住宅,并必须承诺自住。在深圳,港人可买一套住宅,但写字楼、公寓、商业房产等,个人不能购买。
同时,在申请按揭贷款方面,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面对不同的“限贷”政策。比如,香港居民可在广州申请贷款,但需要提供1年的社保或个税证明。而在佛山,香港居民申请贷款的利率则为基准利率上浮15-20%。在惠州、肇庆等城市,港人申请按揭贷款的利率要上浮20-40%不等,而且不同项目及银行有不同的条件限制。
“此次的措施相当于取消了过去港人在大湾区置业的很多限制,但目前大湾区其他城市尚未出台具体的措施。”深圳某房地产中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介绍,近年来,除了深圳以外,很多港人选择在东莞、惠州、中山、珠海等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置业,尤其是近几年来,东莞、惠州房价涨幅领先,吸引了不少港人北上置业。
“惠州2015年房价平均才每平米4000-5000元,但现在已经涨到了1万多甚至2万元,相比之下,珠海、中山的涨幅比较慢。”他坦言。
在莱坊执行董事及估价及咨询主管林浩文看来,新措施为香港退休人士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大湾区长远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热点。除深圳外,中长期投资可以考虑东莞、中山、顺德、佛山及珠海等城市。”
同时,为了便利港人去内地生活、就业或者旅游,还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包括便捷移动电子支付、试点推出香港居民异地开设内地银行户口、在内地工作香港人的子女可与内地居民享有同等教育待遇、非中国籍港人在内地工作居住可取得2年及5年的居留许可,以及容许指定内地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医疗仪器等。
随着深港两地经济往来密切,每年香港居民到访广东高达7000多万人次,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对香港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业务有很大的实际需求。
为此,3月20日,中银(香港)宣布经内地监管机构批准试点,在香港推出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大湾区“开户易”服务。香港市民毋须亲身前往内地,即可于香港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账户可用于绑定内地主流手机电子钱包,方便日常消费。
一直以来,两地的药物以及医疗器械的认证问题,比如香港注册的药物不能在内地使用、医疗器械也需要重新认证而且审批的过程比较长,是阻碍香港医疗机构北上,以及香港老年人去广东养老的一大障碍。特区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7.7万名65岁或以上香港老人长居广东。
“理财通”或有所突破
此次“大礼包”的一大亮点是,内地表示同意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建立双向“理财通”机制,在风险可控和适切保障投资者的前提下,为两地业界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和业务空间,向两地居民提供更多跨境理财产品的选择。由于中国资本账未完全开放,内地投资者配置海外资产渠道有限,“理财通”将开放南向个人海外投资,是资本账开放的一大步。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11月4日出席立法会会议时透露,香港金融管理局已与内地相关机构进行多方面接触,希望尽快在粤港澳大湾区财富管理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内地大批高净值人群。据统计,广东已连续第二年成为国内拥有最多千万(元)资产高净值家庭的地区,其中拥有千万(元)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就有13.7万。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跨境“理财通”机制将是大湾区建设的另一政策突破,标志着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踏上新台阶,有助于巩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和资金进出内地的中介角色。他指出,会参考过去互联互通机制的成功经验,制订相关管理措施。
同时,香港银行公会主席禤惠仪表示,欢迎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的金融业务发展,把异地开户试点推展至更多银行,并探索跨境“理财通”机制。同时支持在大湾区内实现金融理财产品如基金和保险等的跨境交易,冀当局尽快落实相关细节。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创新及科技方面,此次共推出三项措施,分别为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对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实行通关便利,以及放宽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港澳的限制。
随着日前《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以下简称《计划》)的发布,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再提速,步入又一个发展的“快车道”。据悉,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及深港双方毗邻区域将重点开展要素流动、财税政策、创业、 产业监管、科技法制等创新试点。(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 xinlingfly2007@163.com)
(编辑:辛灵)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