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期权临门一脚:解构企业黄金融资模式,新的存款争夺战将启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植 上海报道
2019-11-13 07:00

继铜期权上市后,黄金期权面世也只差临门一脚。

1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就《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期权合约》公开征求意见。

即将面世的黄金期权将采用欧式行权方式,交易单位为1手黄金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和黄金期货合约相同,行权价格覆盖黄金期货合约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涨跌停板上下1.5倍的价格区间。

“这让我们黄金价格套期保值又多了一个选择。”一家正涉足黄金租赁融资业务的企业财务总监向记者直言。以往在开展黄金租赁融资业务时,他们主要通过境外黄金期权品种对金价波动进行套期保值,但由于境外黄金期权价格波动时常剧烈,令他们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期权交易权利金费用,无形间增加不少财务压力。

更令他们伤脑筋的是,境外黄金期权交易还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今年3月金价一度跌破1300美元/盎司,当时他们决定调整境外黄金期权交易策略对冲价格降低风险,但没想到企业高层没能及时掌握境外黄金期权波动最新动向,导致决策流程放缓,令他们错失最佳的套保策略优化时机,企业为此额外承受数十万元期权权利金损失。

“若上期所黄金期权能尽早面世且创造足够活跃的交易量,一方面能降低我们黄金期权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企业高层能迅速了解黄金期权最新交易动向,决策流程随之加快,也能规避很多信息不对称风险。”他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对黄金期权面世密切关注的,还有众多银行理财部门。

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创设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以往很多挂钩黄金期权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都是银行内部通过境外黄金期权锁定额外的收益。但这类交易同样存在交易成本偏高、对手盘缺乏等问题,最终银行只能内部消化,自掏腰包将“收益”补贴给用户,以此达到高息揽存的目的。

一位黄金业内人士直言,尽管银行与企业对黄金期权的兴趣颇浓,但黄金期权能否迅速走上快速良性发展轨迹,必须先汲取此前的经验教训。早在2008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曾酝酿推出场内黄金现货期权业务,但因流动性不高与交易制度尚未完善等原因,一直未能落地。此外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也曾推出首款黄金期权产品,但由于参与者不多且交易量不够高,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应。

“因此,如何盘活黄金期权交易活跃度并吸引众多机构个人参与,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与银行能否借助黄金期权优化自身的套保策略与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创设范畴。”他直言。

黄金租赁企业的“低成本”套保征途

“其实,企业对黄金期权面世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上述企业财务总监向记者直言。尤其在黄金租赁融资领域,黄金期权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金价波动风险对冲工具。

具体而言,若企业向银行租赁黄金抛售融资,银行都会要求企业对未来偿还的黄金进行价格套保,以此锁定价格波动风险。通常情况下,很多企业主要通过黄金期货进行价格套保,但黄金期货交易需要逾10%的保证金,无形间占用企业大量资金。相比而言,同等套保规模的黄金期权所需要的权利金可能比黄金期权少了约80%-90%。

“我们内部算过一笔账,若我们向银行租赁100盎司黄金用于抛售融资,通过黄金期货进行价格套保所需的资金约在40万-50万元,但黄金期权则只需约2万元,企业资金成本一下子少了很多。”上述财务总监告诉记者。即便企业看错了黄金波动方向,也仅仅损失了黄金期权所对应的权利金,不像黄金期货需要追加大量保证金避免被强制平仓。

然而,由于此前境内没有黄金期权交易产品,很多黄金租赁融资企业只能在境外黄金期权市场开展价格套保,导致交易成本偏高。究其原因,一是境外黄金期权市场以场外交易为主,不同交易对手根据黄金价格未来波动趋势与自身风控能力,给出的黄金期权交易报价高低不一,导致企业时常需支付较高权利金买入相应的黄金期权合约。

“我们为此没少花冤枉钱。”这位企业财务总监透露,5月底他们买入一份境外黄金看涨期权,由于境内外时常信息不对称,他们发现自己付出的权利金费用比其他机构高出了30%,甚至个别交易对手还以中国资本管制为由,要求他们多支付一笔行权保证金,以防止行权违约风险出现。

他透露,过去3年他们每年因此额外多支付的境外黄金期权交易权利金差不多有20万-30万元。但令他更伤脑筋的是,境内外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决策流程变慢,往往错失最佳的期权交易优化机会而额外承担损失。

一位涉足黄金开采的矿产企业负责人向记者直言,目前他们已围绕黄金期权研究更低成本的套保交易策略——以往金价出现单边走势行情时,交易所为了遏制炒作投机风气,时常会提高黄金期货交易保证金,令企业套保策略不得不被动追加一笔保证金,相应财务压力骤增,因此他们正在研究对黄金期货+黄金期权进行不同比例的套保配置,从而有效缓解上述保证金追加所造成的财务压力同时,又能实现更高的套期保值效果。

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新变革机会

随着黄金期权即将面世,众多银行也开始闻讯而动。

上述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创设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也开始研究挂钩境内黄金期权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因为他们研究部门认为,只要境内黄金期权市场拥有较高交易活跃度与多元化机构参与,相应的期权合约交易成本走低,挂钩境内黄金期权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较挂钩境外黄金期权的同类型产品将高出20-30个基点,达到年化3.95%以上,足以吸引不少零售用户存款。

“事实上,我们也意识到挂钩境外黄金期权存在不少痛点。”他向记者分析说。通常这类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通过卖出一个执行价格大幅偏离市场预期价格的黄金沽空期权赚取相应权利金,作为理财产品高收益的主要来源。但在实际操作环节,一是执行价格大幅偏离市场预期价格的黄金沽空期权很难找到对手盘,多数情况下银行只能通过内部消化解决,等于自掏腰包支付相应权利金,并转化成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高收益兑付给投资者,令银行面临较高的存款吸收成本;二是一旦金价出现异动触发上述黄金沽空期权行权,相应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反而会令银行蒙受用户流失。

他直言,某种程度而言,银行在做一笔吃力未必讨好的吸存买卖。

他同时透露,目前他们正在研发一款能同时挂钩境内、境外黄金期权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既能通过跨地期权套利交易锁定额外的无风险收益,令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4.05%,又能更大范畴找到交易对手分散风险。不过,这类产品要最终落地,除了产品备案环节需满足相关金融监管要求,还需要境内黄金期权市场有足够高的交易活跃度,让银行能及时对部分黄金期权合约获利了结,实现至少30个基点的交易性获利收益。

(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