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推动消费金融健康发展,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曾刚
2019-11-13 07:00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曾刚

今年双11刚开场1小时03分59秒,天猫成交额就突破了1000亿元,比去年提前了43分钟,全天成交额更是达到了2684亿元。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更应引起注意:今年由于天猫向商家全面开放了消费信贷能力,开通花呗分期后,商家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90%。

这是一个消费金融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力证。

过去几年中,与经济结构调整和居民财富增加相适应,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了快速的发展:一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消费升级加速,带动了消费贷款等零售金融业务快速发展;二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增强,为消费贷款需求提供了支撑;三是金融科技与消费信贷业务的融合极大拓展了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提高了服务效率、提高了业务处理能力等,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成本,加快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消费金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反过来,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也能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无论基于政策理论,还是国际经验分析,健康的消费金融在一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过程中,也不例外。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发展来看,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二是促进消费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是践行普惠金融,实现共享发展。

许文涛 绘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2018年4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这是继2014年12月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提“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在企业杠杆率高企的背景下,扩大投资需求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而扩大消费需求则大有可为。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居民消费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将成为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居民消费对于GDP的贡献长期在50%以上,美国接近70%。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处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由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出口需求日渐疲乏,消费需求较好地发挥了对经济发展的稳定作用,居民消费将成为主导今后较长时期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并由此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助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适度发展消费金融有助于拉动消费增长。自2009年开展试点以来,我国消费金融由点及面,全面铺开,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随着相关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消费金融在顶层设计中有了更清晰的定位,消费金融市场也得到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消费,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9年1-9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远高于同期投资和净出口的贡献度(分别为19.8%和19.6%),消费金融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促进消费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金融能够增加其当前可以使用的资金,使得其面临的流动性约束得以缓解,进而促进消费者增加消费。而且,消费信贷对消费者消费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消费数量上,还体现在消费结构的变化上。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居民部门的消费结构会逐渐升级,表现为对非耐用品的消费占比下降,对服务的消费占比上升。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居民消费中,非耐用品消费占比从1965年的36.9%下降至2018年的20.64%,耐用品消费占比从1965年的15.0%小幅下降至2018年的10.54%,而服务消费占比从1965年的48.1%上升至2018年的68.82%。如果中国的消费结构演进遵循类似的路径,意味着服务消费仍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耐用品消费则会保持相对较快增长。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相关数据显示,消费金融不仅增加了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近年来还开始更多向个人成长、自我提升的领域延伸,与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等“非传统”商品相关的消费信贷规模不断扩大。

在推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消费金融通过增加消费者对于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促进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淘汰低端落后产能,从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在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出现乏力的情况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践行普惠金融,实现共享发展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机构和个人都已获得了充分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过度的金融服务。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普通居民和弱势领域(如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三农”领域)难以获得有效、充分的金融支持,有些甚至还面临着金融服务的空白。有鉴于此,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其指向就在于优化金融机构体系与产品结构,解决服务对象不匹配的痼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与民生。

消费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尽管消费金融发展历程并不短,但在很长时间里,银行消费信贷主要服务于央行征信体系覆盖的高净值、高收入人群,主要产品是信用卡与汽车贷款,许多潜在客户群体未被有效覆盖,尤其是年轻人群以及三线及以下城市或农村居民。一般而言,他们因较低的(或不稳定)的个人收入水平、不稳定的工作性质以及居住地较落后的金融发展状况难以得到消费信贷,无法缓解短期流动性缺乏,更提不上平滑消费。近年来,在政策不断推动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与场景相结合的消费金融创新,有效缓解了此类客户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存在缺口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年轻人群以及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一方面,通过释放长尾群体的消费能力,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则大大促进了消费平权,将共享发展理念落到了实处。

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从行业整体发展空间来看,预计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整体仍会有一段时间的高速成长期,预计消费信贷占总信贷的比重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当然,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的运营也将趋于规范,在这个过程中,贴近消费场景、合规经营的消费金融机构,竞争优势会愈发明显。从长远看,要实现消费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深挖有效的消费场景。相关金融机构应根植于有效的消费场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调整和完善业务内容,同时在消费场景进行直接营销。通过对消费者喜爱场景进行深入挖掘,提升对相应金融产品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

第二,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从长远看,消费金融应真正立足于“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真实、合理的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并加强贷后管理、监控资金流向,严格控制过度放贷以及资金挪用可能引发的风险。此外,还应严格遵守金融监管的要求,规范各类机构之间的合作,并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有鉴于此,消费金融机构应在授信额度、利率定价、数据使用、贷后管理、机构合作以及守法合规等方面,加强行业自律,以确保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