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在湾区?中新知识论坛寻找中新合作互补共赢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振 广州报道
2019-11-18 22:24

中国和新加坡、粤港澳大湾区和新加坡可以互相成为产业合作的样板点和示范。

11月18日下午,第七届中新知识论坛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举行。

作为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年度旗舰项目,中新知识论坛是目前唯一在中新两地轮流举办的高端论坛活动,也是新加坡与广东省双方高层共同倡导和推进的战略对话平台。本次论坛以“提升湾区发展新动力 探索中新合作新机遇”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进一步强化中新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为两国合作升级注入新活力。

通商中国主席、原新加坡贸工部,国家发展部和国家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建议,知识城在科技合作、知识产权、引进人才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例如,加强科技的投入,加速科研的商业运用,可以鼓励中新双方的科研机构、学术界和企业界一起合作,开拓市场渠道,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和新的工作岗位。

“科技人才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还必须具有国际的视野,中新两国刚刚签署实习生互换的计划,新加坡和中国很多年轻人都能够学习对方的文化和商机,加强两国的合作和人才的储备。”他说。

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创新与企业)梅彦昌也提到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说,广州知识城非常注重创新,而创新需要有世界级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世界级的环境才能够营造世界级的创新系统。同时,新加坡国立大学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将通过合作机会为来自于整个知识城的专业人才进行培训。知识的变化非常的迅速,必须要同时去开展多个领域的培训。

华为集团高级副总裁、企业沟通部总裁、董事会成员彭博则从通信和数字行业的角度,谈及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机会和挑战,尤其是中新两国在创新之间合作的一些机会。

他认为,在工业4.0大的背景下,数字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就是跨区域和跨行业的融合,在这方面,中国和新加坡、粤港澳大湾区和新加坡可以互相成为样板点和示范。其次,中新双方是迈向国际的共同伙伴,新加坡在全球200多个城市有智慧城市的咨询和业务,双方在产业之间的融合和互补上有巨大的优势。再者,在产业的风险投资上以及产业的快速孵化领域,新加坡跟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很强的互补优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去年11月12日,在中新两国政府首脑的共同见证下,中新广州知识城升级合作的框架协议正式签订,掀开了广州知识城历史新篇章。

一年之后,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迎来一周年之际,知识城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截至10月中旬,知识城累计注册企业1605家,累计注册资本1360.28亿元。目前,知识城54个重大产业项目、113个建设工地全面铺开建设,已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高端高新产业体系。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知识城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把加快建设知识城重大创新载体、深入推进知识城国家知识产权综改试验作为工作要点。广东省政府将下放给广东自贸试验区的省级授权事项全部下放给知识城。

据了解,知识城正编制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并提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生物医药等10项创新政策。

当前,知识城正在高标准推进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创新园区建设,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园、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园、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新能源新材料及智能芯片园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