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谈中美贸易:“脱钩”与“新冷战”均不符合当前语境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房珊珊 美国硅谷报道
2019-11-18 10:36

中美经贸关系如何?听听陆克文怎么说。

中美经贸关系如何往下走?不仅仅是中美双边政府的议题,也是诸多大国政要、学者在研究的问题。

当地时间11月7日,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美国硅谷帕罗奥图市(Palo Alto city),主讲了一场关于“中美贸易关系的当前与未来”的讲座,会场100余位来自经贸、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的观众参与了讨论。

这场讲座由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主办。亚洲协会是一家教育组织,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亚洲和美国人民、领导人和机构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加强伙伴关系。如今,陆克文也担任亚洲协会政策负责人。

“脱钩”无证据支持

陆克文开篇直言:当前大量的言论、报道、研究在讨论,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如何走?是不是会处于一种“脱钩”(decoupling)状态?

陆克文在研究后指出,大约一年多前,“脱钩”这个词首次出现在中美各类媒体上。

那么,到底中美关系之间会发生什么?尤其是经贸关系上什么会发生,一定是“脱钩”吗?

陆克文指出,像班农用“脱钩”这样的词“形容”中美关系,无疑是危险且不精确的。

为什么陆克文会这样下结论?

他表示,“我从事政治和外交工作已经有足够长的时间了,在外交政策当中,语言是子弹(Words are bullets),既然是‘子弹’,意味着它们确实已经代表着某些‘意味’了。”他认为,一旦两个国家任何一方有了经济上脱钩的“念头”,可能行动上就会试图创造让这种预言自我实现的行动,而这将会有很大的危险。

陆克文指出,像用“脱钩”这样的词来形容中美经贸关系,在当下现实中是没有证据支持的。

紧接着,陆克文回忆起自己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中文,以及曾经生活在北京的生活场景。他说,“当时大家衣服看起来只有两种选择,蓝色和绿色”,当时的居民或许连工作也是“被指派”的,更不用说有留学生出国了。

而如今现状是: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前往美国,乃至他所在的国家——澳大利亚留学,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在40年前,是很罕见的。陆克文表示,不仅仅是人才的流动,中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同样发生在货物贸易、服务等诸多领域。

事实上,两国关系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这为所有人带来好处,“不仅对两国有利,而且对更广泛的全球经济也有利”。

中美不会出现“新冷战”

陆克文指出,更有出现一些言论称中美之间正在进行“新冷战”。到底是不是“新冷战”,陆克文跟上个世纪美苏冷战的三大特征进行了对比。

陆克文指出,第一,美苏冷战时期是全面的意识形态对抗。这意味着,“每一个领域都有基本意识形态的鸿沟,而且是无止境的意识形态斗争”。全面的对抗在经济领域也难免,但当前现状并非如此。

第二,美苏冷战时期彼此的经济互动为零。但是,如今中美之间最明显的事实是:中国当前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也是中国当前第三大的贸易伙伴。因此,第二条并不成立。

第三,美苏冷战时期,双方在第三方进行一些小规模范围的“代理人”战争。如今并没有任何“战争”。

所以,陆克文认为,像“脱钩”、“新冷战”这样的词语,在当下是失去语境支持的,并不是现实。

六大角度解构中美经贸关系

在演讲的重点部分,陆克文从贸易、对外直接投资(FDI)、资本市场、科技、货币、人才流动六大角度出发,对中美关系整体、全面进行了阐述。在陆克文看来,事实并不足以支持“中美经贸脱钩”这一论调和主张。

从贸易这一角度来看,陆克文直指,中美两国贸易部门之间,确实围绕关税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争端”,其中,12月15日为下一关键时点。

今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美中第13轮高级贸易谈判。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史蒂芬·姆努钦(Steven Mnuchin)曾表示,10月15日暂不上调关税,12月15日是否加征新关税尚未决定。如果在此之前没有达成谈判,美国会对新一轮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然而,抛开中美两国贸易部门之间关税一轮又一轮的“争端”,陆克文认为更重要的是,中美刚结束在华盛顿的会谈,并且双方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安排、会面,这将带来阶段性的交易,达成一些共识,当然并非全部能达成“共识”。

事实上,从更早时间起,即今年4月,中美两国商贸代表已经开始了新一轮会谈。众多媒体评论均指出,双方希望最终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以结束持久的贸易战。

陆克文指出,从过去中美长达18个月的“互动”来看,中美双方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允许这一迹象继续下去,将会对彼此的共同利益造成深远的损害。“双方确保在政治上达成一致,这样的争端必须停火。”

陆克文还预计,中美关于第二阶段的谈判会从下一年开始,“当然,第二阶段的谈判会更为艰难”。

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来看,陆克文指出,当前美国对中国每年对外直接投资大约在130亿-150亿美元之间,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存量约为1500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国大约在1700亿美元,现在处于缓慢下降状态。但实际上,双方FDI下降,对外国投资活动的收缩,受各种因素驱动,并非单一要素。对于中美经贸关系来看,FDI是重要的,但是并非当前决定性因素。

科技和人才流动更复杂

陆克文着重分析了科技行业和人才流动的情况,并认为这两者中美关系上是“喜忧参半”。

从中国国内来看,陆克文指出,中国如今在高科技类别实现自力更生方面的努力、加快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投资,5G技术研发等,这都是符合中国当前政策既定方向的。

但科技领域涉及诸如计算机芯片、移动电话、5G等多个领域,很复杂。某些领域比如半导体,存在着较高层次上的相互依存。因此,该领域当前处理起来最为复杂。

谈到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而非仅仅中美贸易的角度,陆克文表示,这个领域需要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跨境金融、贷款资产以及国债资产等囊括在一起进行讨论。“当达到一个数量级的时候,这种力量下,资本市场比那些试图将其撕裂的力量要强大得多”。

陆克文认为,正是如此,资本市场正寻求进一步使两国融合,而不是“脱钩”。

从中国来看,中国正为开放自己的资本市场而努力,而不是相反。“而这正是中国一直在做的事情”。陆克文指出,美国参议院却出现了将目前在纽交所和其他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取消上市”的声音,当然,陆克文认为至少还看不到美国太多政界对此的支持。

除了对科技领域的复杂程度表示担忧之外,陆克文毫不掩饰对中美人才流动的担忧。

陆克文表示,两国政府最近采取的行动表明,已经开始出现双向人员的流动限制。“这实际上是最灾难性的”。比如,拿奖学金资助的中国学生来美国,今年减少了13%,这也是数十年前中国政府资助学生来美国求学后首次比例的下降;过去的12个月中,美国大学中国际学生的总人数也开始下降。

最后,陆克文总结指出:对学术研究和其他方面施加签证限制,无论是对美国、对澳大利亚乃至任何国家来说,“关闭大门”都是非常糟糕的。

旧金山大学商学院教授Stanley Kwong在陆克文演讲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其个人跟加州政府、中国驻硅谷科技企业的观察、打交道来看,科技议题确实让人担忧。

Kwong教授担任旧金山市推动对华商务促进机构——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策略顾问,同时也是旧金山驻华办公室(ChinaSF) 的策略顾问和执行委员。

Kwong教授认为,美中争端的源头并非与贸易不平衡有关,而是与中国崛起以及创新、科技有关。“对于中国而言,实现科技的独立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是国家生存的问题。”作为科技重镇的加州,自然希望让科技对两国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驻硅谷科技企业的影响降至最低,但其个人保持审慎的态度。

(编辑:李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