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5G专家张龙:5G为2B市场开启万物智联的新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倪雨晴 广州报道
2019-11-18 17:56

运营商持续探索5G应用场景。

“5G从一开始设计之初有不仅仅面向2C市场,面向2B市场5G开启了万物智联的新时代,中国移动目前在全国建立接近5万个5G基站,在超过50个城市实现商用,明年会进一步扩大5G基站规模。”

11月18日,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5G专家、(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无线技术工作委员会)TC5 WG9 副组长张龙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9中国智造业年会”上分享了中国移动在5G领域的新进展。

众所周知,5G不仅仅是比4G多1G,5G将为垂直行业带来巨大的应用想象空间。2019年,中国的5G牌照发放,商用速度进一步加快。

这背后,则离不开运营商的基础网络布局。在4G时代,中国移动就成立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基站数超过240万,实现了全国绝大部分区域的覆盖。在5G时代,中国移动还将投资千亿元发展5G产业,并联合上下游建立新的生态。

张龙介绍道:“中国移动2012年启动5G研发以来,和合作伙伴一起定义5G需求场景、研发关键技术、探索端到端演进等等,并且发力构建5G行业生态和推进应用的创新。今年6月,中国移动还推动了5G+计划,包含了5G+4G、5G+AICDE、5G+Ecology、5G+X四个部分。”

可以看到,运营商正在积极和各行各业牵手,探讨5G行业应用。他们在管道之外,欲在5G时代抓住新应用的机遇。

目前,中国移动在5G的应用上已经有不少应用,涵盖了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张龙举例道,港口行业就是典型的应用场景,“我们梳理了港行业的三大痛点:人工贵,招工难,改造成本比较高。针对这三个问题我们基于运营商的专网提供解决方案,2B客户更强调的是性能。”

具体来看,比如远程龙门吊场景,中国移动的专网可以保证24毫米的端到端的时延保证实时性,保证远程在办公室就可以实现港口设备的远程操控,一方面减少了高危作业,另一方面,降低了人工的成本,实现人力的资源的复用,提升了效率。此外,港口的安全监管方面,中国移动基于5G的强大连接能力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的结合,人工巡检和无人机巡检的结合。

再看工厂、电力、医疗等领域,张龙介绍道:“智慧工厂,原来精小的小器件生产是比较难的,如今通过了机器系视觉质检,基于大带宽低时延长连接会有比较大提升,这样可以提升物流的效率。电网方面发电、输电配电都用了5G,帮助我们构筑一个智能电网。5G的急救车,做5G的查房、手术等等,通过智慧医疗,可以把医疗不均衡的地方做改善,获得医疗的有效性。”

张龙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客户目前看到更关注的是上行这块,视频的监控等等,对时延要求也非常高。也对对数据安全、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这两方面十分重视。为此,但是企业通常要求数据的本地化,数据不出园区。同时,为了满足稳定可靠,中国移布局专网提供服务。

谈及运营商的专网,张龙认为,专网优势明显,“一方面,运营商的频段资源非常好,中国移动是有2.6GHz和4.9GHz两个频段,传播能力好。另一方面,运营商可以运用公网来构建我们的专网,可以和大网分担成本。行业的设备比较贵,可能卖1万块钱,公网就2千块钱就搞定了,这当中设备有点差异,公网要非常大才能把产业成本降下来。”

同时,他也指出,目前面临的难题是,技术先进性可能存在时延的问题,持续的升级过程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不过,张龙表示,4G刚刚出来的时候,没有想到六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发展这么迅速,5、6年之后我们的5G发展会是什么样,值得期待。

(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