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董凯:智能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下一阶段 具备强大的跨界整合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綦宇 广州报道
2019-11-18 12:29

智能经济具备强大的跨界整合能力,将不断裂变出更多新经济形态。

11月18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9中国智造业年会》在广州举办,会上,赛迪顾问和21世纪经济报答联合编制的《2019中国智能经济发展趋势与展望》报告正式发布。

从智能经济的发展背景来看,中国从2017年开始,连续数年出台各项政策,深入实施“智能+”战略,引导智能技术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在2019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目前,世界各个主要国家,都把数字经济上升成为国家战略,”赛迪顾问副总裁董凯表示。“但是从中美之间的发展阶段对比来看,两个国家的侧重点和优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他表示,智能经济实际上是数字经济的自然演变的下一个阶段,是以数据、算力、算法、网络为支撑,以智能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智能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活动。

智能经济是建立在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经济基础之上的新经济形态,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等为核心的基础产业;以智能硬件、智能装备、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核心产业;以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产业。

会上,以21世纪经济报道和赛迪顾问联合走访的结果为基础,双方同时发布了中国智能经济发展潜力二十强。

“智能经济潜力城市特色分明,呈现“梯队式”分布趋势,”董凯表示。

其中第一梯队是指人才、资本、科研等资源要素集聚,智能经济发展具备天然优势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等。

第二梯队是指创新环境不断完善,资源吸引力持续增强,智能经济发展后劲十足的城市。随着武汉、南京、苏州、青岛等新一线城市创新环境的加速完善,新一线城市对于人才、资本、科技等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得到大幅提升,逐步呈现出赶超传统一线城市之势,资源虹吸效应的增强将助力新一线城市智能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梯队则是政策支持力度大,积极推动智能技术在多元化场景落地的城市。

这些城市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智能经济发展要素资源支撑方面相对较弱。但得益于新一轮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机遇,纷纷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在工业、商业及服务业领域应用示范,并在细分领域逐步形成差异化特色,是助力我国智能经济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后备力量。

而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智能经济具备强大的跨界整合能力,将不断裂变出更多新经济形态。

相比传统经济形态而言,智能经济具备更加强的跨界整合能力,并通过“智能+”模式,实现跨界、跨行业的融合发展,不断裂变出诸如智慧出行、智慧零售、智慧城市等新形态。

结合目前智能经济的发展背景和现状,董凯提出了一下四点发展建议:

首先,打造智能基础设施,为智能未来奠定基础,围绕数据基础设施,降低物联终端成本,提高物联网普及程度;围绕算法研究,鼓励高校并引导校企合作以推动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和应用算法研究;围绕计算能力,加强云计算核心平台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化服务能力,丰富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其次,建设智能经济人才体系,为智能经济打造人才资源池。建设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组,是涌现智能领域顶尖人才的基础;引导具有智能经济人才培养能力的高校加强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丰富人才激励手段,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第三,健全智能经济科技创新体系,为智能经济培育创新平台。制定专项政策和资金投入计划对科研院所及创新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进行精准、持续的扶持;鼓励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院企协同创新。

最后,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开发通用化算法开发工具。深度学习框架是智能经济的操作系统也是支撑“智能+”模式创新的重要工具,深度学习框架汇集了国内外优秀开发者的共享的算法和应用模型,可大幅降低工程师重复编写代码工作强度;鼓励推广国产深度学习框架,面向高校、社区等前置推广,为培育算法工程师提供支持。

(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