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行长助理戴炜:中小银行需走出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植 北京报道
2019-11-19 17:23

在11月19日举行的21世纪金融主题论坛——金融供给侧改革下的中小银行转型与发展分论坛上,北京银行行长助理戴炜做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中小银行诞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1995年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城商行和农商行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第二阶段是从本世纪初起到本轮下行周期启动为止,应该是中小银行快速扩张的时期,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市场的投资需求高涨,中小银行抓住机遇,开展了跨区域的经营。

第三阶段是从2017年到现在,应该说是中小银行扩张回归理性,刚性兑付信仰被打破,资管新规、流动性新规等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落地,银行表外业务受到严格限制。表外回归传统信贷正对中小银行带来资本压力。结构性去杠杆也在利润率和资产质量方面提出了新挑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过去依赖同业和表外业务,通过规模扩张实现业务增长的途径已不可持续。中小银行急需重新审视自己定位,立足自身优势,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

面对这些新挑战与新压力,北京银行围绕四个方面明确目标,加大投入,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一、差异化经营,中小银行参与市场竞争最重要的是立足自身的优势,与大银行错位竞争,实现互补的发展。针对大银行更多地围绕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存在较大缺口的市场供求特点,北京银行从成立之初起就确定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立行宗旨。23年来坚守自己的初心使命,打造了小巨人的小微企业的金融品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实践。

其中包括聚焦首都的科技创新,打造科技金融的服务品牌。比如北京银行设立中关村地区首家分行级的金融机构、首家银行系的孵化器,成为全国首批投贷联动的试点银行,去年还成立了总行级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发挥支持前沿技术体系的金融服务方案,累计为2.6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信贷资金超过5500亿元,为中关村示范区60%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目前北京银行服务了北京市87%的创业板、中小板上市企业,以及77%新三板创新板挂牌企业。在北京地区32家科创板的申报企业中21家是北京银行的客户,占比达到2/3。

二、围绕文化中心建设,打造文化金融的特色品牌。北京银行创新设立了总行的文创金融事业总部,发布了业内首个IP产业链的文化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推出了书香带、创意设计带、影视带等,累计为7700户文创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在2018年北京民营企业百强客户中,北京银行的客户占比达到63%,但更多的我们还服务了像易捷思达、诺思兰德等小微企业客户超过10万家,打造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而美的体系。

三、精细化管理,变革管理体制机制。近年北京银行突出考核激励导向,多年来持续给予小微企业专项奖励,将普惠金融纳入经营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经营单位开展小微业务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利用票据中期便利、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有效加大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建立特色支行,比如北京银行全行设立了50家小微文化科技特色支行,覆盖了2/3的分行经营单位及1/5的支行,打造了信贷工厂与创客中心,目前共有信贷工厂12家。贷款审批时间缩短至平均三天,2018年推出了文化创客中心,全面打造集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创业孵化、客户管理、投贷联动于一体的新型文化金融服务模式。

四、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在选定目标领域,增强精细化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北京银行还着重从产品创新方面凝心聚力,为广大小微客户推出场景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内部构建全周期的产品体系,形成了涵盖创业、成长、成熟整个生命周期50余种产品的产品体系。推出永续贷,减轻企业的还本压力。此外北京银行还相继与中关村管委会、担保公司推出留学人员创业贷款、软件外包企业贷款,提升金融科技企业的水平,探索移动在线的服务模式,实现精准营销,高效获客,有效风控,差异定价。与此同时,北京银行推出了“京管+”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金融便利服务,构建智能服务平台,统筹兼顾线上与线下的服务,并发挥综合经营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当前国有大型银行正依托网点和资金成本的优势,大刀阔斧地进军普惠金融,传统优势领域也面临着互联网巨头的蚕食,可以说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进一步推动目标客群的细分,业务管理的下沉,风险预警的前移,真正发挥中小银行组织架构相对扁平,总行与客户沟通成本较低,对客户需求做出第一时间反应的特点,在创新和服务过程中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成为整个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浪潮中实现新的、更高质量的发展。”戴炜强调说。

 

(编辑: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