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吴浩:简单委外已成过去时 非银类资管机构“头部效应”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黄斌 北京报道
2019-11-20 13:34

“从产品合作的形态来看,我认为过去通过一个简单委外账户(合作),这种形态可能也是过去时了;FOF或者MOM等合作模式会越来越多。”

“非银在2016~2018年依托银行委外拿到不少资金,在银行理财子公司化运作后,还会不会继续委外,或者说委外会不会就做不下去了?这是我们一直非常焦虑的问题。”11月19日,在21世纪经济年会的“财富管理的质变时代”主题论坛上,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吴浩发言称,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与非银类资管机构将竞争与合作并存,但过去简单的配置型产品将“不再有委外的必要,银行就自己做了”;不过,对于复杂的混合型、多策略或者加上衍生品的产品,还是有合作的机会,“特别是权益类,肯定券商、公募基金还是有先法优势的,银行先天还是在债券、非标产品上有更多的先天优势。股债混合型产品,是我们现在比较主推的类型。”

(11月19日,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吴浩在21世纪经济年会——财富管理的质变时代主题论坛上发言)

从产品合作的形态来看,我认为过去通过一个简单委外账户(合作),这种形态可能也是过去时了;FOF或者MOM等合作模式会越来越多。FOF可以选择不同风格或者不同资产类别的产品,MOM是把各类机构囊括在一个组合当中,赛马制进行竞争与淘汰。”吴浩说。

吴浩坦言,作为资管从业者,“这几年日子过得不太好”,特别是2017年以后,“资管新规2017年11月征求意见稿,2018年4月正式出台,这个事件给整个中国理财市场或者财富管理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

这场巨变,可以从资产端、负债端以及中间的资产管理机构三方面观测。

负债端方面,投资者要开始适应打破刚兑,要开始适应净值型的改变。现在的银行理财市场发行端至少出现了所谓的预期收益型产品,还有纯净值型产品,供客户选择。根据最新的统计,大概30%的产品已经改造为净值型产品,这也是负债端上中国理财市场这两年一个最大的变化,“在银行端开始真的有净值型产品进行销售了,而不只是原来的所谓刚兑、预期收益类产品。”

资产端上,当收益下行过快其实是不好配置的,所以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叫“资产荒”,当然也有人说是“资产能力慌”,是能力挖掘不够所以导致了“资产荒”,这是资产端出现的变化;尤其债券收益率快速下行,由于非标资产的到期以及这类资产的缺失,或者大家在新规下也投不了,所以资产端出现了一个(合适资产)比较稀缺,特别是高收益产品比较稀缺的现状。

对资管机构而言,这两年主要在做净值型改造,因为传统的产品肯定无法继续发行,就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求,“既要净值稳健,又要回撤少,又要投资者认可,我们也在不停地想方法打造新的产品来适应市场,延续之前的产品发行的节奏。”

此外,吴浩还表示,理财子公司纷纷成立之后,“宣传都很猛烈,特别是理财子公司,今年三季度以来招人比较多,拼命在挖人”;但“(银行理财子公司与非银资管机构之间)肯定竞争、合作是并存的,谁也取代不了谁,而是共同发展的过程。”

(编辑: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