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健康险管理办法出台激发创投资本加码健康管理布局 行业优胜劣汰悄然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植 北京报道
2019-11-20 15:42

     事隔13年《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迎来大幅修订,再度点燃创投资本对健康管理领域的投资新热情。

      按照最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为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其分摊的成本不得超过净保险费的20%,较原《办法》规定的“保险公司仅能将12%的保费收入用于健康管理服务”似乎有不小幅度的提升。这令创投机构嗅到健康管理机构从保险公司获得更丰厚业务收入的新商机。

    “在最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面世后,我们很快约见了四家健康管理平台负责人,了解他们如何完善服务从而向保险公司获得更丰厚业务收入,作为我们最终决定投资谁的一大重要依据。”一家创投机构投资总监向记者直言。

       但记者从多位长期关注健康管理平台投资机会的创投机构合伙人了解到,尽管最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大幅拓宽了保险公司与健康管理机构的合作范畴,但要撬动更多业务收入绝非易事。首先,按照最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险产品获得健康管理服务所分摊的成本在净保险费占比不得超过20%,而净保险费通常是保费减去附加保费的差值,鉴于附加费用率不得超过35%,因此净保费约占到保费的65%,由此可以算出,保险公司对健康管理服务的开支上限应是保费的13%,较原《办法》仅仅增加了1个百分点。

       其次,最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超出净保险费20%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当单独定价,不计入保险费,并在合同中明示健康管理服务价格。这意味着健康管理机构只有通过卓越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才能让保险公司愿意“提价”,甚至将相应健康管理单列收费以增加健康管理平台收入。

      “所幸的是,考虑到最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的健康管理服务范畴大幅突破原先的严格分类限制,让创投机构看到健康管理平台与保险公司业务合作的巨大商机,因此我们依然愿意押注健康管理领域的潜力企业成为未来的独角兽企业。”上述创投机构投资总监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他发现近期考察的多家健康管理平台都在想尽办法构筑自己的行业壁垒与技术服务优势,争取能在未来激烈市场竞争与行业优胜劣汰过程里“笑到最后,笑得最欢”。

      不过,要构筑行业壁垒与技术服务优势,绝非易事。

      在妙健康合伙人兼副总裁林俊峰看来,随着健康管理市场迅猛发展以及参与者越来越多,整个行业正悄然构筑四大准入壁垒。

      一是健康管理数据需全方位贯通。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健康管理公司仅仅在各自的垂直领域发力,比如在线问诊、健康评测等,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单个垂直领域的医疗健康数据不足以令平台对用户整体健康状况作出全面了解与精准判断,容易出现健康管理服务差错与不到位;与此同时,用户健康数据的不全面,也导致健康管理平台很难打通健康管理、医疗、药物销售配送、保险理赔的闭环,让保险公司实现良好的健康管理品质与理赔控费目标。

       二是线上健康管理需“以人为主”。目前很多健康管理平台都在积极研发疾病诊疗环节的AI产品,但事实上,良好的健康管理效果不是靠产品就能取得的,更需要靠“人”的力量。因此健康管理平台需打造成熟的线上“AI健康管理师”模式,侧重疾病预防,基于运动、睡眠、膳食营养等常见的健康管理场景,实现用户健康数据的监控、追踪和反馈同时,并通过健康状况的信息推送、健康知识的交互学习等方式,能够提升家庭成员的健康素养,促进用户从被动健康到主动健康。

       三是构建全面专业的线下健康管理中心,打通线上到线下的健康管理服务闭环,让用户获得更加便捷、高效、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

       四是构建全面的健康业务管理系统,健康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对接企业、第三方服务商的体系,包括基于保险公司的健康服务链条,打造强大的医疗服务资源整合能力、整合线上线下的第三方医疗服务资源。

     “为了突破这四大行业壁垒,妙健康下了不少功夫。”林俊峰向记者透露。比如去年妙健康上线了健康管理信息交互大数据平台,一面汇聚不同智能硬件上的用户健康数据并归入用户健康档案,为医疗数据接入、慢病(保险)管理提供可操作的健康数据依据,一面将同一用户多维度的排重数据反向传输给智能硬件厂家,用于各家机构精确算法,优化产品,形成用户健康信息闭环。目前,妙健康与华为手机、三星手机、众安在线、泰康在线等机构开展上述合作,共同打通区域和行业之间的数据链接与追踪服务通道,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发展。

      今年9月,妙健康还打造了国内首个“AI健康管理师”管理服务平台,结合妙健康此前推出的用来评定用户健康行为的综合型指数——健康行为指数“M值”,有效解决客户健康管理的依从性问题。

      此前,妙健康与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成立合资公司——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中国),已分别在北京金茂怡生园、湖北太和医院落成线下门店。今年底,太平洋保险杭州、郑州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等门店也将开业,进一步通过线下渠道,对保险客户强化健康管理干预,从而实现更好的健康管理+保险保障效果。

      此外,妙健康建立了强大的第三方医疗健康业务管理系统,对接400+医疗健康服务。

      在林俊峰看来,当前越来越多保险公司也意识到,限制健康险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双双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保险产品的低频和风险后置属性。通过与健康管理平台的合作,他们不但可以将保险行为变得相对高频,还能将过往的被动式风险管控变成前置性主动风控管控,进而打造医养服务闭环,摆脱传统单一的保险经营模式与保费价格战。

      “对健康管理平台而言,这也是赋能保险机构的重要切入点,尤其在最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允许保险公司更大范畴引入健康管理服务后。”他进一步指出。具体而言,健康管理平台一方面可以为保险机构客户提供健康、护理等服务,从前期就做到疾病的预防,中期干预以及后期康复的全流程监控,另一方面为多家保险公司构建快捷支付能力——与医院进行对接,打通快捷支付的最后一公里,从而塑造全流程、闭环式的健康险发展模式,突破以往保险产品单靠价格、费用拼抢市场的模式。

      在多位创投机构合伙人看来,这也是他们之所以看好健康管理细分市场能诞生多家独家兽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国内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将很快突破万亿,自然会催生一系列独角兽企业;另一方面,健康管理平台通过自身周到全面的服务赋能保险公司,打造保险公司+专业健康管理平台+医药服务的三方闭环,让保险机构获得更全面高效的健康管理、医药配送、多元化诊疗、便捷理赔服务,同时也为自身赢得多元化的健康管理业务收入,从而令企业估值可能呈现极其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创投资本在健康管理市场细分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押注其中的潜力企业冲破行业壁垒,蜕变成新的独角兽企业。其中包括专注风控与理赔医疗数据研究的暖哇科技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宽平资本1亿元天使投资;专注健康险产品精算定价与风险控制服务的圆心惠保科技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启明创投的5000万元A轮投资;专注医疗支付效率提升的诺惠医疗获得联想之星、百度风投的千万级 A轮投资;专注打造医疗服务网络与保险支付闭环的优加健康获得愉悦资本的A轮数百万美元投资;专注核保理赔大数据研发的易雍健康获得元璟资本、海尔资本等机构的A+轮5000万元投资……

      “坦白说,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健康管理机构不会很多。我们调研发现,与其他行业存在二八效应一致,健康管理行业的前3名龙头企业可能会分享市场80%份额,剩余中小机构则因服务能力不够强、业务收入不高而逐步淘汰出局,令多数创投机构可能认赔离场,或者借助行业并购解套。”上述创投机构投资总监向记者指出。究其原因,一是绝大多数保险机构肯定会优先选择健康管理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因为后者能提供更完善、精准、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既实现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准的获客量与用户满意度,又能有效落实理赔控费效果,二是健康管理行业不大可能存在“同业排他性竞争”问题——因为健康管理平台可以凭借自身大数据分析与全面服务能力,根据不同保险机构业务特点与诉求提供差异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在最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面世后,我们发现不少创投同行的投资眼光开始变得挑剔,他们不但看中健康管理细分市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前景有多大,能创造多大的市场规模,更看中健康管理平台能否成功突破行业壁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越活越好。”他指出。

(编辑: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