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城“招聘季”PK:广州郑州武汉在校“百万大军”,阻止流失率如何“想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洁 广州报道
2019-11-20 16:56

又到一年招聘季。

如何留住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成为很多高校大市的重要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统计年鉴发现,各个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各不相同: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中,共有14个城市的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超过50万,其中广州以108.64万人,位列所有城市第一位。

但广州并不算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明显流失地。事实上,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排名二、三位郑州和武汉,有更明显的人才流出。而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尽管高等教育资源也很丰富,但毕业生也流失明显。

为此,很多城市不断的举行招聘会,甚至联合一些发达地区的企业在本地招聘。

这些地区如何留住更多人才?

城市高等教育“人才库”

2018年本专科在校生数量超50万城市一览

从数量来看,高等教育资源的直辖市、省会城市集中度非常明显。

以湖北省为例,武汉市2017年底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4所,其他湖北城市最高的是荆州,只有8所。其他湖北城市的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加起来,也不足武汉市的一半。

这就造成了大批高校本专科学生集中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统计36个重点城市发现,14个城市的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超过50万。

其中,除了广州之外,郑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9.35万人,排名全国第二位;武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6.93万人,排名全国第三位;这三个城市的本专科在校生都可以号称“百万大军”。

而成都的普通本专科在校生84.03万人,排名全国第四位。此外,重庆、南京、西安和长沙的普通本专科学生数量也超过70万。超过50万人的则有南昌、北京、昆明、天津、上海和哈尔滨。

一些城市则是研究生数量与本专科生“齐头并进”。 截至今年10月31日,北京各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上报2019届毕业生23.50万人,其中研究生8.89万人,本科生11.98万人,高职(专科)生2.63万人。

尽管数量有一定的差别,但是这些高校毕业生,对发展当地经济,促进城市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毕业生上学地与就业地不完全一致,是很多地方的“心病”。一些地方是毕业生人口流入地,另外一些地方却成为了高校毕业生人口持续流出的地方。

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约有60.3万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的毕业生,将有超过8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广东省求职,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这些毕业生从哪里来?从武汉、西安、郑州等多地。以武汉大学为例,根据武汉大学2018年就业报告,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第一的省份就是广东省,达到27.36%;排名第二的为湖北省,占比24.14%。河南的情况也类似,以郑州大学为例,该校2018届毕业生共计17529人,其中,本科生留在河南省内就业的仅为43.11%,其余流向了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等地。

而学校越好,一些地方的毕业生越容易流向市外省外。

比如,根据2018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原985、211工程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在陕西省的就业率比例分别为36.86%、49.29%。而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在陕西省就业的比例为78.05%。由于陕西省的教育资源集中于西安,这一数据也反应出西安的情况。

如何留住毕业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一些高等教育大市,也在不断举办招聘会,甚至列出高薪职位以吸引毕业生。

比如,郑州在今年9月份就开始举办毕业生招聘会,今年10月“百校千岗,青春圆梦”郑州市青年人才秋季招聘举办,现场提供8000多空缺职位。11月9日上午,惠济区2019金秋招聘月活动暨郑州市北大学城2020届毕业生大型户外招聘会举办,本次招聘会汇集了150家企业,房产、建筑、工业、电子、制造等多个行业提供6826个岗位,月薪普遍在4000元到10000元不等。

而喊出了“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西安,更是在11月份举办51场大型招聘会,其中211校招网联合各高校11月份举行28场大型现场招聘会,以及5场网络视频招聘会。

一些高校大市甚至互相“挖人”。比如,重庆在今年10月份前往西安,举办“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活动”西安交通大学专场招聘会。

但是,毕业生流向更发达的地区,是有现实原因的,其中关键就是收入问题。

数据显示,在郑州当地就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水平不超过4000元,而在北上广深就业的薪酬,往往能达到5000元以上。

更重要的是发展机遇问题,尤其是一些相对新兴的行业,一线城市的机遇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毕业生的采访也证明了这一点,很多毕业生愿意为前往家乡工作“降价”,但很多人仍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我希望的薪酬是,留在广州工作8000元,回到家乡6000元吧。”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毕竟一线城市的生活开销更大一些。但很多时候,家乡不一定有我的专业合适的位置。”

“毕业生找工作,要看薪酬待遇,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空间、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学生不愿意在这些地方就业,就与这些因素有关,尤其是人才发展的环境与空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他指出,相对于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并不够,比较典型的是,不少大学毕业生反映,在这些地区要获得发展,需要更多人脉资源,虽然北上广竞争激烈,但更多是靠能力的公平竞争。“这就是近年来存在逃离北上广,然后又逃回的原因。吸引人才,必须有与时俱进的人才发展理念,消除使用人才的官本位等问题。”

熊丙奇认为,要吸引并留住人才,需要形成良性循环。“真给人才良好的发展空间,不可能留不住人才。人才最看重的还是事业发展空间,在引人时的优惠措施,无法有长期效应。”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