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平板的“突击”和“潜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倪雨晴 上海报道
2019-11-25 20:31

平板、PC、智慧屏、智能音箱齐发,华为的意图是什么?

1

平板市场再起风云

平静的平板市场因为华为的布局再起波澜。

11月25日,华为再推新旗舰,但这次产品不是手机,而是平板新品——MatePad Pro,直接对标苹果的iPad Pro。

其中,MatePad是华为平板新升级的品牌,成为新的Mate家族高端系列。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阐述了其定位:“MatePad不仅是娱乐工具,也是生产力工具。”他还透露,5G版本的MatePad Pro将在明年第一季度上市。

就在近期,华为的平板取得了佳绩。根据IDC发布的平板电脑季度跟踪报告,华为在2019年第三季度首次荣登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第一位,其平板出货量约212万台,同比增长24.4%,出货量市场份额占比37.4%。苹果iPad三季度出货量约192万台,同比增长12.2%,占据市场份额33.8%。

凭借华为新旗舰机型M6系列的强势表现以及苹果新品的开始出货,三季度平板电脑消费市场出货量达到442万台,同比增长9.1%。华为、苹果两强已占据消费市场8成份额,品牌集中化进一步加剧。

与此同时,业界普遍认为,平板的市场容量有限,IDC报告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567万台,已连续6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但增速继续收窄,增幅只有1.4%。

而在华为内部,对于平板领域,在过去几年争议也非常大,因为利润有限,包括很多高层有说要把业务线砍掉。“但是这个空间其实很大,教育在用,设计在用,手机屏幕太小,折叠屏太贵,当我们需要更大屏幕的时候,需要这样的产品计划。”余承东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对记者表示,他一直在坚持这个产品的迭代更新。

并且,他看好平板在消费者市场的前景,余承东表示:“我们看到轻商务、移动办公的趋势,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工具。MatePad使用的操作系统不是标准的安卓,有多屏、多窗口的交互,便携性很高,我们在全球希望占领高端用户。”

除了硬件上搭载了华为麒麟990芯片,拥有超窄边框、可以双向无线充电等特点,华为强调软件、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优势,这可以让多设备之间无缝协同。

余承东告诉记者:“MatePad系列,体验可以超过iPad,竖屏和横屏都可以使用。一方面,应用开发很方便,开发者可以一夜之间搞定;另一方面,iPad横屏应用很有限。现在只有华为有分布式操作系统,不管苹果、微软还是谷歌都没有搞定。从无线领域分布式基站到移动端分布式操作系统,是华为的软件和生态创新。”

但是在全球平板市场,今年第三季度中苹果仍旧排名第一,iPad出货量达 1180 万台,同比增长 21.8%,全球市场份额31.4%。第二名是亚马逊,占比14.5%,第三名三星占比12.3%,华为排在全球第四名,占比9.5%,出货量为 360 万台,近6成的销量来自于中国国内市场。

随着华为投入高端市场,接下来平板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尤其是国内市场,其他平板厂家将受到来自华为的更多压力。当然,在海外市场上,华为还是面临谷歌许可证的不确定性问题。

无论如何,此次发布意味着华为在继续重构体验,未来万物互联的世界,智能设备之间如何更好地连接、互动,多屏之间如何很好地交互、控制?华为给出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分布式、全场景,从底层到软件、硬件重新升级。

2

华为全场景的“潜伏”

众所周知,今年华为遭受到美国实体清单的打击,微软在上周表示已经获得了向华为出口大众软件的许可,Windows可以继续使用,只是谷歌目前还未发声。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华为为何频频扩张终端,乃至特地发布高端平板MatePad?事实上,除了平板,华为还发布了新一代PC、智能音箱、75寸智慧屏等智能硬件。大家也会注意到,今年几乎华为每一场终端的发布会,都不再是单一产品的展示,而是华为全系列硬件家族的露面。

华为终端将其逻辑梳理为全场景战略,在记者看来,加速智能产品的体系和体量扩张,背后有三方面背景因素。

其一,如果说,MatePad对标的是苹果的iPad,那么以手机、平板、PC智能三端为中心的交互生态,正是瞄准了苹果的闭环生态。

苹果用操作系统构建高利润硬件,利用硬件和操作系统做商业生态,硬件方面利润率非常高。华为终端此次一系列的发布,目标也是占领高端用户群体,同时,也在为其鸿蒙操作系统打下基础。

余承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来(鸿蒙操作系统)会用到平板上,但是时间还在考虑,有和谷歌相关协议的原因,现在还是用在智慧屏上。其实鸿蒙的技术已经用在平板上了,比如移动通信系统分布式能力。”

所谓鸿蒙的部分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华为手机可快速“分身”至平板界面,一个屏幕同时操控两台设备,无需使用第三方应用,只要简单拖拽就能快速完成两台设备间的文件双向传输。

而余承东在采访时也放言:“未来三五年后,我们打造的生态会远远超过所有的对手。”

其二,对华为整体来说,眼下的内外困境,还需要一些回报率高、性价比高、转化率好的产品项目来扩大营收规模。

而横向拓展C端产品,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方式。因为从手机拓展到平板,对于制造强者华为来说,在产业链上并非难事,这也是硬件企业中常见的操作。虽然华为拓展各类终端产品,利润也许不是很高,但是整体成本比较低。

也许有声音认为,华为不应该是技术研发吗?怎么进入这么多C端产品领域?那值得注意的是,华为一直以来就不是只强调宣传研发,研发、管理、生存都是华为立体形象的一部分。

而拓展C端产品线,正式华为脚踏实地地做业务,扩张营收的表现。也符合华为一贯的“求生存”风格,华为所谓的生存可不是吃不饱饭的生存,而是高额的、远超行业的高收入、高分红的生存。因此,在今年面对困难的环境下,这是一步务实的、利于变现的布局。

其三,再进一步说,目前华为正处于一个缓冲期,它要去争夺更高的制高点,做更多产品。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华为毫无疑问是佼佼者,在下一个新时代还没有到来之前,华为也参与和等待。

下一个5G和AI时代,包括华为在内的公司都还在探索发展方向。现在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5G技术层面的推进,但是谁也不知道需求究竟会在哪里,大家都在创造。所以对于华为来说,不管创造还是等待,这都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期间,提前铺设一下产业链。

所以,华为并不是突然之间疯狂进入C端,这既是产业链的布局、也是面向未来全场景的布局,也是华为式的求生存模式,等待时机。作为未来时代牌桌上的一个大玩家,华为既有支撑生存的策略,也有对未来的长远布局,可以说,现在的华为也更像是一个捕猎的老虎,以潜伏的状态,蓄势待发。

(编辑:李清宇)